近期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對外公布稱,將面向市場中主要有色金屬加工企業投放國儲鋁、銅等金屬以平抑近期高漲的有色金屬價格。
隨后鋁價應聲而跌,由前期的高點20400元/噸跌至最近的18400元/噸。雖然下跌了不少,但價格仍比去年疫情最嚴重的三月份的10565元/噸每噸高出近7800元!而且五月份中國電解鋁行業含稅成本加權平均值為13585.4元/噸。目前每噸仍有超過4800元噸利潤,而對于成本控制比較好的企業來說賺的會更多,目前整個電解鋁行業利潤處于歷史極佳水平。
過去半年多來,需求端方面,隨著國內疫情逐漸趨于平穩,經濟發展得以迅速恢復,加上以美元定價的幾種大宗商品在面對美聯儲連續的量化寬松下導致價格持續上漲。
近幾年來,供給側改革效果顯著,淘汰低效落后產能后電解鋁行業就只剩下幾家大的巨頭公司,面對供需失衡,難免產生高價惜售的情況,進一步加劇鋁價往高位運行。
大宗商品的漲價引起了政策層高度、頻繁的關注。近期,國務院連續三次關注大宗商品及原材料等價格上漲問題,開會討論有關舉措,約談重點企業,嚴禁囤積居奇,哄抬物價。
目前國儲鋁投放的量和持續投放時間還不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國家有關部門不會坐視鋁價飛漲,必然會采取果斷有效的措施來抑制鋁價大幅上漲。
對于大宗商品價格,中國的影響力在逐步增大,政策上的施壓和調劑,對于平抑大宗商品價格還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的看到:政策是服務于市場的,沒有誰能違背客觀的市場規律進行經濟調整,前蘇聯不行,中國也不行。
從市場看,鋁的生產成本并沒有比原先高太多,主要是供應側有些力不從心。自前幾年國內由于產能過剩而進行的供給側改革后,電解鋁行業給出了嚴格的控制產能措施,各企業也以自身合規電解鋁產能為上限進行電解鋁生產工作。
目前來看,2020年中國電解鋁產量為3731.7萬噸,占全球電解鋁產量的57.18%,超過一半比重。2020年國內電解鋁消費3818.8萬噸,同比2019年增加5.77%。但我們要明白,2020年是疫情之年,各方需求疲軟,進入2021年,尤其是中國提出6%保底經濟增長目標后,經濟觸底反彈,活躍度比較高。
而且隨著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在全球普遍展開,全球經濟也將很快走出陰霾,進入快速反彈的增長道路。對以鋁、銅等作為原材料的大宗商品的消耗也將隨之暴漲。資本逐利,嗅覺敏銳的西方發達國家資本市場已經開始提前布局,近期美聯儲持續放水就是最好的印證。當前中國在資本市場上缺乏全球發言權,只能被動進行自我調整,以抵御西方資本的沖擊。
但在鋁行業,中國的鋁產能集中度比較高,一半以上產能集中在幾家大的由中國人控制的巨頭公司,而且中國的魏橋、信發、中鋁等知名鋁企幾乎全都擁有電解鋁全產業鏈布局,成本控制能力極強,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西方資本的沖擊,維護國內鋁市穩定。
綜合分析來說,后市鋁價走勢將變得更加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