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職場性別歧視。“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公司招聘時的面試單要求女性填寫“近期是否有生育計劃”。此消息一經網友爆料,幾日內登上微博熱搜。
生育or職場生存?近年來,一直是個時代難題。
泡泡瑪特面試單上針對女性的生育計劃問詢不是個案。筆者周圍的職場女性幾乎無一例外遭遇過職場環境對女性生育的“碾壓”。招聘時雇主更傾向于放棄育齡女性、選擇男性;像泡泡瑪特招聘時一樣,面試前后被領導或試探或單刀直入地詢問“生育計劃”;因為害怕影響職場發展不敢生;偷偷摸摸懷孕了,孕期8個月在辦公室加班到凌晨1點;因為努力工作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
雖然這些公司并未明確表明不讓女性員工生育。但這些有歧視性的“潛規則”足以成為一劑有效的職場“避孕藥”。當生育成本奇高,又以生存和尊嚴為代價,當然誰也不愿意生。
舉個不夠適當的例子,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曾經由于天氣干旱導致可棲息的水域縮減。公園的管理人員發現,成年母河馬自動表現出產子率下降等反應。母河馬們少生不僅在旱季節省體力,少數生產的母河馬還延長了哺乳期以改善新生小河馬的存活率。
環境不好,河馬放棄產子;珍惜幼子,延長哺乳期。這與當代青年“躺平”和教育內卷何其相似。
“躺平”不是一句出現在社交媒體上的口號,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也可窺見一斑。登記結婚總數從2013年后就開始呈現出下滑趨勢,2020年年全國各地登記結婚總數再創新低,對比2013年跌幅已近40%。青年們成批“躺平”不再努力組建家庭了。
除了成批“躺平”不結婚,還有“躺平”不生育。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20全年出生人口1200萬人,人口出生率為8.50‰,出生人口連續三年滑落,出生率為1952年該數據存在以來最低。刨去疫情因素,在未生育適齡人口中,90后生育意愿最低,平均打算生育數量僅為1.66個,比80后低10%。如果從數據里刨去高收入人群和農村低收入人群。城市中產、小白領們的生育意愿就低得更加可怕。
當環境不適時,正如上文提到的克魯格國家公園的河馬都自動降低了生育率,更何況人。生活成本高、用人單位壓力大、教育內卷嚴重……這一切環境導致生育安全感不足。
如何解決企業和育齡女性的安全感呢?攜程創始人梁建章先生多次大聲疾呼,已經講得很全面了。住房支持、稅收支持、托育支持、生育休假、教育減負。這需要有關部門、社會、企業協力一起改善環境。
歐洲一些地區,如德國、瑞士、法國等,一種新型的“匿名招聘”正在流行。它不需要填寫申請者的名字,也不需要性別、照片、地址、年齡等“私人資料”,申請者只需在簡歷中詳細介紹自己具有的工作技能和經驗就行。以避免可能發生的歧視行為。
筆者曾經參觀過一些優秀的企業,他們的方法是在企業建立醫療室、育嬰室,創造更好的條件讓育齡女性減少壓力;一些保險公司,正在用可以帶娃上班的條件吸納優秀的女性員工;中國某人大代表,也曾建議“夫妻合休產假”,讓男性承擔更多育兒責任。
對于被曝出歧視的泡泡瑪特,當事方很快發言表示,“我們誠懇地向受到困擾的朋友們道歉。作為一家女性消費者占多數的公司,泡泡瑪特始終非常尊重女性。泡泡瑪特女性員工占總員工的68.8%,近半年新入職員工中女性占比接近75%。未來,泡泡瑪特期待有更多女性的加入。”
道歉,是一個明智的開端,而職場性別歧視的真正消除則需要更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