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水城經濟開發區采訪時,六盤水雙元鋁業公司總經理吳翔電話響起,“每天要接到好幾個這樣電話,這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雙元鋁業年產鋁水14萬噸,但隨著開發區入駐企業不斷增加,鋁水已不解“渴”。 在水城經濟開發區,有30多家慕“鋁水”而來企業,圍繞“1個核心原料(雙元鋁業鋁水)、3種主要產品(鋁合金棒、鋁線桿、鋁卷材)、N類延伸產品(鋁產業關聯精深加工產品)”的“1+3+N”發展模式,闖出一條“鋁水”不斷增值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
十九度鋁業公司工人在生產線上忙碌。鄧剛 攝記者在園區內轉了一圈,只見剛出爐的鋁水通過管道輸送到“3”的瑩月帆、亮星、安潤吉等鋁業企業,加工成鋁板、鋁棒、鋁線桿,實現第一次增值轉化;鋁板、鋁棒、鋁線賣給“N”的力威鋁業、吉恒睿、昌潤等企業,加工成鋁合金模板、鋁冷軋板等,實現第二次增值轉化。
安潤吉新材料公司建成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鋁漆包生產線。鄧剛 攝“我們決定延長產業鏈,在‘1+3+N’后再加一道‘X’,招來了一批終端產品企業入駐,就地購買鋁合金模板、鋁冷軋板,生產附加值更高的箱包、智能電飯煲、電磁爐等,實現第三次增值轉化。”吳翔說,“鋁水足不出園區,經過大量技術、資本和專利賦能,變成身價不菲的消費品,不僅節能又環保,還省運費。”
貴州銘恒新材料公司生產車間建成國內第一條高標準鋁行李箱生產線。鄧剛 攝在貴州銘恒新材料公司生產車間,國內第一條高標準鋁行李箱生產線上,一個個精美箱包經過日本川崎機器人,德國IPG激光發生器、西門子數控機床組等標準化總裝-質檢-包裝流水線作業后下線。“這些鋁制箱包是私人訂制的,賣價5000多元。”貴州銘恒新材料公司負責人說,所有配件是自主研發,已獲得20多項專利。
鑫泰源公司建成我省首條智能電飯煲生產線。鄧剛 攝在開發區,這樣的龍頭企業不少:鑫泰源公司建成我省首條智能電飯煲生產線,可年產100萬臺電飯煲、100萬個炒鍋,產值將達1.8億元;十九度鋁業公司建成我省首條安邦得全自動立式靜電粉末噴涂生產線;恒美達鋁瓦公司建成我省首條鋁制屋面瓦、墻面瓦生產線;安潤吉新材料公司建成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鋁漆包生產線……
工人正生產電飯煲。鄧剛 攝這些龍頭企業具有明星效應,不斷吸引關聯鋁企業入駐,讓開發區的生產要素、資源配套更加齊備,鋁產業鏈越來越完善,鋁產品門類更全、附加值更高。開發區發展勢頭喜人,2020年,完成鋁產業產值達60.41億元,同比增長51%。 嘗到甜頭的雙元鋁業正想方設法擴大鋁水產能,滿足需要。在新型工業化的大潮中,一滴鋁水的“致富”故事正在烏蒙山區精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