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二屆)中國鋁工業高質量發展峰會在我市舉行。本次峰會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主辦,通遼市區域經濟合作局、霍林郭勒市人民政府、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技術開發交流中心承辦。峰會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創新引領、鋁攀高端”為主題,旨在共謀鋁產業深度交流合作,共同探討資源型產業轉型發展、綠色發展之路。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同濟大學教授段寧,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長賈明星,內蒙古自治區工業與信息化廳副廳長張德,通遼市市委常委、秘書長張鴻福,通遼市政府副市長郝明勝,我市市委副市記、政府市長玄東升及四大班子領導出席會議。全國鋁行業企業代表,部分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內蒙古自治區廳局有關領導、通遼市重點招商引資企業負責人、各旗縣市區及部分市直單位領導,共240余人參加本次會議。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科技部主任張洪國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長賈明星致辭。他說,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必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不遺余力推進鋁產業高質量發展。一要保持戰略定力,樹立必勝信念。我們擁有最完整的鋁產業體系,孕育了一批極具競爭力的企業,凝聚了一批經得起風浪、扛得住摔打的企業家,因此相信鋁工業能夠戰勝一切挑戰,迎來更美好的明天。二要堅持創新驅動,努力補齊短板。始終堅持創新的引領作用,推動鋁工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有效釋放產業的整體競爭力與市場話語權。三要嚴格把控風險,保障穩健發展。在推進鋁工業高質量發展中,要提高風險意識,嚴格把控風險,確保行穩致遠。四要堅持合作共贏,繼續擴大應用。堅持擴大鋁的應用不放松,同時在個性化、綠色化、高端化消費領域下功夫,堅持上下游合作、堅持跨行業融合、堅持合作共贏,在設計理念、標準體系、服務模式等方面突破應用瓶頸,努力開創擴大應用新局面。
內蒙古自治區工信廳副廳長張德在致辭中指出,內蒙古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推動電解鋁產業向綠色化、循環化、高端化、集群化發展。本次會議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創新引領、鋁攀高端”的大會主題,共同探討資源型產業轉型發展、綠色發展之路,將對自治區“十四五”電解鋁產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希望大家更多地關注內蒙古、支持內蒙古,我們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有效的舉措、更加優質的服務,為投資者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環境,努力實現互利共贏、合作發展。
通遼市委常委、秘書長張鴻福在致辭中首先代表通遼市委、市政府向參會的領導、專家、來賓表示歡迎和感謝。他表示,通遼市委、市政府對本屆峰會高度重視,近年來,通遼市全面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內蒙古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發展現代能源經濟、解決“四多四少”問題為抓手,構建了用煤發電、用電煉鋁、用鋁做鋁后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助推主要工業品逐步邁向價值鏈的中高端,為鋁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面向未來,通遼正在積極培育綠色煤電鋁等“五大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六個通遼”,希望與會領導、專家、企業家們為通遼發展建言獻策,到這片充滿生機的熱土上投資興業。
在隨后舉行的宣傳推介及項目簽約環節,通遼市政府副市長郝明勝作了通遼市發展情況介紹并主持簽約儀式;內蒙古錦聯鋁材有限公司、內蒙古創源金屬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作了企業發展情況介紹?,F場,簽訂了內蒙古旭陽新材料有限公司三期年產5000噸銅金粉項目、內蒙古聯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5萬噸親水鋁箔涂層項目、霍林郭勒市亞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鋁板帶箔項目等8個項目合作協議。
開幕式后,來自鄭州大學、東北大學、中南大學、內蒙古霍林河煤業集團以及部分鋁企業和科研院校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分別圍繞各自領域,從技術進展、節能降耗、產業鏈延伸等方面作了專題報告,解讀行業形勢,研判發展趨勢,分享熱點領域應用技術創新進展和基礎研究領域科研成果,典型企業還分享了成功發展經驗,為參會人員提供行業發展的前沿信息,為加快推進中國鋁工業創新發展,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會議期間,還召開了以有色金屬行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電解鋁煙氣無組織排放深度治理技術開發及應用為議題的研討交流及成果評價會議,并組織參會人員到霍林郭勒工業園區相關企業進行實地商務考察。
霍林郭勒“因煤而建、緣煤而興”,經過多年的創業奮斗,逐步構建了用煤發電、用電煉鋁、用鋁做鋁后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被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評價為“中國最適合發展煤電鋁產業的地區”。近年來,為了讓生態環境的“高顏值”和經濟發展的“高質量”同步實現,我市沿著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打好塑造產業體系的“組合拳”,做好推動轉型升級的“大文章”,下好踐行綠色發展的“先手棋”,通過環境影響的“減法”、做優生態容量的“加法”,低端產能的“除法”、做優質量效益的“乘法”,推動煤炭產值占比從四年前的21%下降至12.5%,鋁及鋁后加工產值占比從四年前的55%上升至79.6%,園區畝均產值96萬元、畝均稅收2.32萬元,一座城市只專心致志煤電鋁這一項產業,既解答“有沒有”的問題,又解答“好不好”“強不強”的問題,最終展開了一幅“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依相伴,藍天白云與現代工業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