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Mysteel(我的鋼鐵網)統計,截至4月28日,共有18家上市鋁企發布2023年一季度業績報告。從凈利潤來看,14家同比下降,4家同比增長。中國鋁業(601600.SH)、神火股份(000933.SZ)和云鋁股份(000807.SZ)的凈利潤位列前三名。
“今年一季度,鋁企業績普遍下滑主要是受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整體而言同比下降、環比上升。”中研普華研究員高夢涵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3年年初,受低庫存及強消費預期的支撐,鋁價相對較高,春節后國內鋁產品社會庫存累庫幅度較大,且海內外下游訂單疲軟,鋁價整體偏弱運行,從而對鋁價進行了回調。
如今,在“雙碳”“能耗雙控”等政策背景下,鋁行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中國鋁業等國內龍頭鋁企在這場變局中或將“涅槃重生”。
一季度業績低迷
據Mysteel統計,截至4月28日已發布一季報的18家上市鋁企中,合計營業收入118.60億元,凈利潤62.27億元。從凈利潤來看,15家公司實現盈利,14家同比下降,4家同比增長。其中,中國鋁業、神火股份、云鋁股份位列前三名,分別實現凈利潤18.13億元、15.46億元、8.85億元。
對此,高夢涵向記者表示,企業利潤下滑源于鋁產品價格回調。事實上,鋁價從去年3月的23000元/噸快速下行至18000元/噸的水平后,鋁價橫盤震蕩至今。從價格來看,2022年一季度,鋁價整體在20120元/噸~23850元/噸區間運行;今年一季度,鋁價整體在18000元/噸~19000元/噸之間 。
信達證券金屬首席分析師婁永剛分析稱,2023年一季度,長江鋁均價18456元/噸,同比、環比分別下降16.8%、1.6%。
在高夢涵看來,海外需求疲軟疊加鋁材出口利潤回落,以及國內鋁材出口同比下降,這是今年第一季度鋁行業表現相對低迷的主要原因。
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3月,中國出口鋁錠0.5282萬噸,環比上升1.49%,同比下降87.5%。2023年1~3月,中國出口鋁錠累計0.89萬噸,累計同比下降6.41萬噸。2023年3月國內未鍛軋鋁及鋁材出口總量約為49.7萬噸,同比減少16.3%,2023年1~3月累計出口總量達137.8萬噸,累計同比下降15.4%。
成本有所回落
記者注意到,雖然一季度鋁行業凈利潤整體出現同比下滑,但是從環比來看則呈現增長之勢。以中國鋁業為例,公司一季度歸母凈利潤18.13 億元,同比下滑9.78%;其環比卻扭虧為盈。財報顯示,中國鋁業在2022年四季度虧損7億元。
事實上,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鋁價就已跌至成本線,導致多數企業利潤出現虧損或虧損邊緣。
民生證券分析師邱祖學分析稱,2022年年初至12月16日,鋁價下跌6.3%。首先,2021年12月~2022年4月,海外供應干擾主導鋁價,歐洲能源危機導致電解鋁減產,海外需求仍然較強,而地緣政治沖突進一步惡化能源供應,鋁價大幅上漲,從19000元/噸附近漲至24000元/噸,之后隨著炒作漸息,鋁價有所回落。其次,2022年5月~7月,歐洲電解鋁減產告一段落,而美國通脹高企,美聯儲開始激進加息,海外需求衰退預期較強,鋁價大幅下降,電解鋁基本面并無明顯變化,價格從21000元/噸下跌至17000元/噸,由于鋁價跌破國內成本線較深,成本支撐開始顯現,鋁價逐步企穩。
邱祖學表示,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四川省因高溫限電,電解鋁大幅減產。其間,9月云南來水偏少,提前進入枯水期,開始限產,電解鋁供應干擾加大,加上保交樓、保交付政策實施,需求有所改善,鋁價有所上行,但由于2023年春節臨近,電解鋁需求進入淡季,疫情導致下游提前放假,電解鋁累庫超預期,鋁價又出現回落,整體保持區間震蕩。
不過,今年一季度成本有所回落加之需求拉動,企業盈利改善。
邱祖學認為,由于電價、預焙陽極價格回落,電解鋁成本繼續下行。根據百川盈孚統計,2023年2月國內電解鋁平均完全成本為17433元/噸,環比下降245元/噸,延續下行趨勢。從成本分布來看,高成本占比也降至17%,行業已出現普遍盈利的態勢,之前虧損較為嚴重的山東、河南地區,盈利恢復較為明顯。
“2023年3月,電解鋁需求較強,去庫加快,二季度進入旺季,需求將進一步走高。”邱祖學表示,今年需求整體表現好于預期,供應端,水電鋁復產、停產常態化,供應約束較為明顯,也較難出現預期之外的增加,需求交易將成為主邏輯。“我們預計需求將會超市場預期,帶動鋁價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