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鋁產業的版圖上,開曼鋁業(三門峽)有限公司貢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自2003年設計建設第一條氧化鋁生產線以來,三門峽鋁業秉承技術為先、改革創新、安全環保的發展理念,通過不斷整合優勢資源,優化產業布局,逐步成長為我國有色金屬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樣本。
從2003年至今的20年間,我國從有色金屬大國邁向了有色金屬強國,而三門峽鋁業也從僅一條氧化鋁生產線,發展成了機制優、能耗低、環保佳、成本控制領先的國內氧化鋁大型生產集團企業。可以說,三門峽鋁業不僅見證、參與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更為中國鋁產業發展、壯大、變強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這20年間,這家老牌企業,也在一步一個腳印的探索實踐中,通過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經營機制的銳意改革、科技智造的轉型升級、管理模式的持續優化,走出了一條獨具三鋁特色的發展之路。
打造技術鐵軍 夯實核心競爭力
2003年,乘著深化改革、產業結構調整的東風,在時任杭州錦江集團董事長王元珞的帶領下,聯合東北大學研究院,在河南省三門峽市設計興建了第一條氧化鋁生產線,成立了錦江有色板塊的首家企業——開曼鋁業(三門峽)有限公司。2005年12月,經過一年多艱苦卓絕的生產工藝研究和無數次的反復調試,伴隨著第一包印有“杭州錦江”標識氧化鋁粉的下線,開曼鋁業(三門峽)有限公司成為國內首家打破氧化鋁生產領域國有資本技術壟斷的民營企業。三門峽鋁業的成功投產,標志著我國氧化鋁產業非公有制發展的新里程碑,也開啟了中國民營氧化鋁企業蓬勃發展的新時代。
作為中國鋁產業民營企業的開拓者和先行者,沒有先天的資源優勢,沒有雄厚的資本加持,競爭力將緣何而來?如何才能在行業中站穩一席之地?三門峽鋁業深知:唯有根深才能葉茂,技術和人才是決定企業的生存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十余年間,三門峽鋁業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專業立身、人才強企”的企業發展理念,不斷地打攻堅戰、啃硬骨頭,克服重重阻礙、突破層層難題。從產能僅40萬噸,到單線80萬噸、100萬噸、120萬噸,每條產線的設計、建設和投產,都凝聚和沉淀了大量的工藝創新和技術升級成果。十余年間,取得各種專利100余項,突破了綜合過濾、全廠集中控制、智能制造、余熱回收綜合利用等諸多技術難題和工藝難點,革命性地優化了氧化鋁企業的工藝布局和工藝流程。
通過持續的技術更迭和成果積累,三門峽鋁業以扎實的專業化能力練好“看家本事”,夯實了生存基礎。循環效率、高低壓蒸汽單耗、新水消耗、綜合能耗、單位制造成本、人均勞動生產率等多項氧化鋁生產技經指標均行業領先。
此后,通過擴產、技改、參股、并購等方式,三門峽鋁業的鋁產業鏈不斷壯大完善,從三門峽項目一枝獨秀,到相繼在山西、廣西、貴州、內蒙古、寧夏等地建廠投產、多地開花,公司逐步成長為國內最大的商品氧化鋁現貨供應商之一,氧化鋁以及參股的電解鋁公司產能均位居全國前列,在中國鋁產業版圖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秉持“事在先、人為重”的人才戰略和“專業立身,人才強企”的專業化發展道路,公司在實戰中打造了一支氧化鋁鐵軍。公司先后與東北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南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合作成立研修班,選派優秀的技術、管理人才進修學習,從基層員工到企業高管,全體系、全方位、針對性地提升職業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
通過不斷培養優秀的技術、管理人才,輸送先進的生產、管理理念,公司推動了旗下各氧化鋁企業的迅速發展,也始終緊跟著整個產業的迭代。
從制造到“智造” 驅動數字創新力
走進公司旗下山西復晟鋁業的生產集控中心,多個超大顯示屏幕矗立,實時顯示著廠內每個車間的生產畫面和數據,偌大的生產系統僅見3名員工在DCS上進行監盤;生產車間內,鮮有工人勞作的身影;物流通道車來車往,司機自主刷卡進出;廠區大屏顯示著煙氣排放指標,排放參數遠比國標和省地方標準低得多。這正是“極簡”智能工廠的幾個場景。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大幕徐徐拉開,以智能化為靈魂、以互聯為核心特征的“工業4.0”時代,正在全球掀起一場制造革命和產業升級的巨變。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指引下,我國也正從制造業大國朝著制造業強國的目標急速邁進。
但是,從傳統制造到現代化“智造”的轉型之路絕非一帆風順。建設之初,復晟鋁業缺乏相應的技術和經驗,智慧工廠的改造困難重重。前期數據積累的缺失、員工觀念的不理解以及管理手段的滯后,都給智能制造的實施造成了很大困擾。面對障礙,公司深知,畏手畏腳、踟躕不前注定被淘汰,主動地擁抱工業4.0時代,加速啟動數字化生產、智慧型管理的新引擎,才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
為此,公司果斷決策:“必須把建設智能化工廠作為發展的著力點,將復晟鋁業建設成為環保一流、工藝先進、裝備領先的現代數字化企業,打造杭州錦江智能制造、智慧發展的新高地”。公司上下凝心聚力、整合資源,技術成熟、產業鏈完善、發展穩健的“前輩”企業、兄弟公司,將多年來積累的近40余項技術專利全部無私分享;并會集優秀人才,成立智能制造專項工作團隊,以背水一戰的決心全力推進復晟鋁業的加速轉型。
終于,在全司上下的全力支持下,經過艱苦卓絕的重重攻關,復晟鋁業年產80萬噸冶金級砂狀氧化鋁項目成功建成并投產,項目生產單耗、能耗、生產效率、人均生產率等指標領先全國。公司廣泛采用大型化、自動化設備,成就了國內最大的單線管道溶出系統,成功開發出低鈉砂狀氧化鋁和超細氧化鋁產品,通過不斷進行技改,多個裝備技術均為行業首創。
依托《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復晟鋁業持續調研,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形成了氧化鋁生產管控MES系統2.0、質檢管理系統2.0等國家自主知識產權專利6項,在申智能制造專利16項。
2016年起,復晟鋁業先后獲評國家首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互聯網+工業”試點示范企業“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復晟鋁業的智能制造團隊也榮獲運城市“工人先鋒號”稱號。
此外,公司還斥資建設了當地最先進的環保設施,改造廠區綠化。2020年10月,經國家生態環境部核準,復晟鋁業被評為氧化鋁行業首家,也是山西省工業領域的第一家“A級績效企業”。
產業百花齊放 煥發價值創造力
復晟鋁業的綠色廠區、智慧工廠,僅僅是公司精益求精辦實業、不斷追求卓越制造的一個縮影。通過持續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力度,三門峽鋁業不斷尋求超越、追求卓越。如今,公司旗下的大部分鋁企業已構建了以信息系統為紐帶、以大數據為支撐的高效決策、精準執行的“一盤棋”生產模式和管理網絡,實現了跨工序的共享生產、協同管理,鋁產品質量、生產效率、各項能耗及資源綜合利用指標始終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通過技術革新、精細化管理的持續推進,公司不僅具備優質高效、環保達標、安全可靠的先進設備和生產工藝,而且建立實施并持續保持了高水準的第三方認證質量管理體系、能源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逐步打造了智慧發展、價值創造的新高地。
2019年,旗下錦鑫化工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自建廠以來,錦鑫始終堅持推進生產工藝技術創新,強化設備自動化控制,有效地降低了人工成本,生產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都有了大幅提升。同時,公司引進專業設計院量身打造能源管理體系,將能源管理融入企業的持續運行之中,真正實現了技術節能。
2021年,國家工信部公告了第一批符合《鋁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全國共有九家氧化鋁企業上榜,三門峽鋁業本體及下屬的孝義市興安化工有限公司、山西復晟鋁業有限公司、廣西田東錦鑫化工有限公司等四家氧化鋁企業全部入選,而參股的寧夏寧創新材料有限公司則是15家入選的電解鋁企業之一,可謂花團錦簇、大放異彩。
這些榮譽,即是社會對公司用心耕耘、潛心研究的認可,更是企業在探索發展中積累的寶貴財富,為公司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競爭力和發展后勁。
今天,無論是最新投產的廣西新翔生態鋁業,還是已經運行了近20年的三門峽鋁業本體,公司旗下的有色企業無一不是多重榮譽加身,無一不入選所屬省(自治區)百強企業,在各自的細分領域樹立起標桿。
創新驅動發展,變革贏得未來。回顧公司鋁產業20年來的發展歷程,既是自身生產建設和轉型升級的縮影,也是我國鋁工業創業史、奮斗史的寫照。在這條開拓創新的路上,公司一代代員工用腳踏實地、追求卓越、開拓進取的信念,譜寫著一個個鋁業奇跡。三門峽鋁業將繼續向著做壯大中國鋁工業的夢想,逐夢揚帆、踏浪遠航。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