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有效的管控成本以及政府補貼兩個因素之外,鋁價上漲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中國鋁業的業績。
關耳浩 2016年10月23日 14:24瀏覽 28.8w來源:界面新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依賴政府給予的巨額補貼,不少處于產能過剩行業的上市公司維持著微弱的盈利。這可以讓上市公司擺脫可能退市的尷尬局面。中國鋁業(601600.SH)就是其中一家。
近日,中國鋁業公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報告,不同于去年同期9.75億元的虧損,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8億元。這家資本市場上有名的“虧損王”自2015年四季度以來已經實現了連續4個季度單季度盈利為正。
無論是從近幾個季度公司財報披露還是從公司相關人士接受采訪的表述來看,中國鋁業的盈利水平的改善主要依靠對于成本的良好管控,這一點從其近15個季度的單季度營業成本絕對數及相對比例變動情況中可以很容易看出。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補貼對于中國鋁業連續4個季度單季度實現盈利仍然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4個季度合計政府補貼達11.78億。除了2015年四季度集中變賣資產推升了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導致政府補貼占凈利潤比例“僅為”50.80%之外,2016年三個季度的單季度比例均超過了300%。
主要依靠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勉強實現扭虧并不能反映企業真實盈利水平,作為國內有色行業的巨頭,中國鋁業要想改善自身業績還得從主營業務抓起,增強自己的造血能力。
除了有效的管控成本以及政府補貼兩個因素之外,今年以來鋁價的上漲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中國鋁業的業績向好。
中國今年火熱的房地產市場,吸引了房地產開發商的投資熱情。中國鋁業所屬的電解鋁行業也因此而充分受益。政府財政重點支持的基建投資也獲得了長足發展,這同樣催生了電解鋁的需求。
除此之外,不斷推進的供給側改革,也助推了鋁價回暖。為化解類似電解鋁在內的產能過剩壓力。
根據生意社的數據顯示,國內鋁價自年初11634元/噸上漲至10月20日的13260元/噸,累計漲幅達到13.98%。
受此影響,中國鋁業一至三季度的營收已經大幅扭轉了此前不斷下滑的態勢,盈利也在改善。公司的營業虧損收窄至近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6.64億元。
然而,目前的盈利改善很可能只是一種暫時的行為。這是因為,雖然鋁價上漲對于鋁企來說是件好事,能夠增加其盈利水平,但不容忽視的是,上漲的鋁價對于之前在供給側改革大背景下關停部分產能的鋁企來說,直接引起了其復產的沖動。
顯然,鋁價上漲引起了電解鋁產量的一路攀升,尤其是7月-9月份3個月的產量數據比2月份最低點的產量增加了約11.43%。
同時從其下游產品氧化鋁的供需缺口來看,需求缺口并不是特別大,截至到2016年8月份,單月的需求缺口最高也僅為23萬噸。而且,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措施已經出臺,這直接導致了房屋成交量的下降。數據顯示,最熱門的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屋成交量自調控后已經下降了60%-80%。這意味著需求的疲軟和可能到來的新的供應過剩,盡管還有大量的基建投資支撐鋁的部分需求。
因此,中國鋁業未來實現盈利有可能會再次承壓。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鋁業獲得的政府補貼6億元。此外,中國鋁業還處置了一部分閑置資產,這幫助其在賬面上又確認了7.77億元的非經常性收益。依靠這近14億元的非經營性收入,中國鋁業在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4.99億元。這也是這家公司2012年以來同期最好業績。
雖然已經連續4個季度實現了單季度盈利,但中國鋁業過分依賴政府補貼以及鋁價的暫時性復蘇給未來業績增添了極大不確定性,前景不容樂觀。同時在全球鋁行業仍未完全走出下滑困境的情況下,一味的通過壓低成本的方法來改善利潤水平只能是“緩兵之計”,距離真正實現業績改善,依舊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