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證券(601878)發布研究報告稱,電解鋁行業庫存處于十年低位:低庫存給予鋁價強支撐,下行風險可控,周期底部的格局已經初步顯現。截止到2023年6月底,期貨所合計為58.52萬噸;社會庫存自2023年3月2日觸及126.9萬噸新高后拐頭向下,去庫趨勢開啟,截止到6月底,相較于最高點庫存下降74.7萬噸,降幅58.87%。2023-2025年間形成供需緊缺窗口期,供給缺口將增至306萬噸,對標2021年,預計鋁價上調空間將超過23000元/噸。
▍浙商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對相關政策進行以下解讀:
核心受益1:“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宏觀環境向好,經濟復蘇預期強化,美聯儲或至加息末期,鋁有望金融和商品屬性雙線正向推動,鋁價得到降息和需求的雙重助推,供給矛盾進一步激化,鋁將開啟更強勁的上行走勢。
核心受益2:“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積極推動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盤活改造各類閑置房產”下游各類基建及房地產為鋁的核心應用領域。全球建筑鋁需求量為2130萬噸,約占全球建筑鋁需求的24.68%。
截止到2022年底,我國下游建筑鋁型材的需求占比約為62.00%,,建筑鋁型材產量達到1153萬噸。房地產政策的進一步提振帶來鋁的核心需求釋放,鋁具有高需求彈性。
核心受益3:“積極擴大國內需求”“提振汽車、電子產品、家居等大宗消費”截止到2021年底,汽車、光伏、3C電子等領域需求約占中國鋁型材總需求的16%,預計到2025年耗鋁量需求增量能達到千萬噸。其中新能源汽車領域耗鋁量約475萬噸,光伏耗鋁量約287萬噸,風電耗鋁量約134萬噸。
該行再次強調:
(1)電解鋁行業庫存處于十年低位:低庫存給予鋁價強支撐,下行風險可控,周期底部的格局已經初步顯現。截止到2023年6月底,期貨所合計為58.52萬噸;社會庫存自2023年3月2日觸及126.9萬噸新高后拐頭向下,去庫趨勢開啟,截止到6月底,相較于最高點庫存下降74.7萬噸,降幅58.87%。
(2)電解鋁供給存在雙重壓制:國內電解鋁產能的天花板放松的可能性小。2017年供給側改革提出4467萬噸/年的合規產能“天花板”,截止到2023年6月底,運行產能達到4158萬噸,僅存在6.92%的缺口。結合近期國家出臺的能耗政策,國內能耗導向趨嚴,產能政策定力較強,同時存在限電等因素造成的季節性減產,產能緊縮預期不減。
海外產能新增/復產的可能性小。電解鋁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印尼地區,受制于電力配套設施難以迅速落地,這部分產能釋放在2026年及以后,短期內電解鋁難以釋放較多供給。同時由于能耗高、效率低,目前歐洲等地仍在不斷關停產能,僅2023年上半年德國Speira和PortlandAluminiumsmelter預計退出產能達到21.26萬噸,復產意愿低。
2023-2025年間形成供需緊缺窗口期,供給缺口將增至306萬噸,對標2021年,預計鋁價上調空間將超過23000元/噸。
投資策略:
(1)能耗成本降低,電解鋁利潤上行。
2023年1-6月預焙陽極價格下降2750元/噸,長江港口動力煤價格下降230元/噸,電解鋁成本降低約為2188元/噸。電解鋁利潤持續走闊,利好上游冶煉行業。建議關注:神火股份(000933)(000933.SZ)、云鋁股份(000807)(000807.SZ)等。
(2)碳交易箭在弦上,綠電鋁價值凸顯。
2023年4月歐洲議會通過碳市場改革法案,預計10月開始碳關稅調整機制(CBAM)試點,2023-2025年過渡期期間對電解鋁直接排放二氧化碳收取碳關稅,屆時單噸電解鋁成本增加600元/噸左右,國內電解鋁行業納入碳交易近在眼前,云南綠電鋁配置價值凸顯。建議關注:中國宏橋(01378)等。
風險提示
下游需求釋放不及預期,經濟復蘇不及預期,國際宏觀環境變化,國外產能擴張超預期,國內電解鋁行業政策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