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日報4月8日訊(記者 李平)記者從臺州市商務局外貿處了解到,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影響,將對臺州外貿造成一定影響。
據了解,美國是臺州最大的出口市場,美國市場是拉動我市外貿平穩增長的重要動力,近一半的臺州出口企業與美國的貿易相關。據統計,2017年臺州出口美國商品金額達278.07億元,同比增長24.6%,占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的20.2%,即1/5的臺州產品的出口目的地是美國。
臺州企業出口美國商品涵蓋機械、家具、塑料制品、電機電器設備、車輛及其零件、鋁及其制品、紡織品、有機化學品、鋼鐵制品和木制品等。
2017年,臺州自美國進口實績的企業有659家,總體進口規模均較小,進口的主要商品則被大量的廢銅、廢鋁和廢鋼以及少量的廢紙所占據,廢金屬共進口15.76億元,占總額的78.3%,加上廢紙則占比達到81.8%,其他進口稍多的就是塑料制品、醫化產品和發動機。
鋁及其制品行業短期遭受沖擊
據分析,從目前披露的領域看,總體上與臺州產業直接關聯的不多,因此短期不會對臺州總的進出口形勢造成較大影響,2018年臺州出口估計能夠維持既定發展態勢。
目前鋁及其制品行業已開始遭受直接沖擊,下一步美國加征商品清單出來后,清單內商品及其相關行業可能就會受到直接影響。
在美國發起的鋼鋁產品232調查中,臺州鋁制品行業受到直接影響,全市涉及企業共67家,總金額逾10億元,其中浙江巨科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涉及金額最大。目前,該公司正積極實施應對,預計今年出口量會降到4億元左右。
巨科鋁業認為,對進口鋁產品征收10%的關稅完全是針對中國,高額的稅率等于給鋁業出口美國設置了障礙。
我市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商品出口規模仍然較小,2017年出口5.70億元,同比降低45.0%,占比僅0.4%,出口美國僅1730萬元。
在經歷歐洲的“雙反”調查后,臺州新能源企業逐漸開始轉戰新興市場,并不斷發展跨境電商,所以受影響較小。
以中新科技為代表的電視機和顯示器等電子產品出口,目前主要是加工貿易的方式。中新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有關人員表示,作為2017年全市最大的出口企業,對美國出口達19.17億元,由于企業經營的電子顯示屏、液晶電視都以代工、貼牌為主,基本不受太大影響。
星星冷鏈、富嶺塑膠等臺州行業“單打冠軍”企業在美國市場份額占比也非常高,但由于基本不涉及此次征稅領域,只是輕微波及。
臺州外貿企業該如何應對?
市商務局外貿處表示,面對本次貿易摩擦帶來的挑戰,臺州企業應積極應對,增強優勢,彌補劣勢,抓住機會,化解危機,促進全市外貿繼續實現穩定較快增長。
針對當前已經明確的鋼鐵和鋁加征關稅,我市已有巨科、躍嶺等企業直接涉及,在主動應對的同時,要加快對新興市場和“一帶一路”國家市場的開發,分散風險。特別要關注和重視北美自貿區的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市場,繼續深挖歐洲的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市場,繼續培育南亞的印度、馬來西亞以及中東歐的俄羅斯和伊朗等市場。
長期看,要進一步完善制度對接,外貿企業要較為透徹地掌握出口市場的法律法規和貿易規則,提高對其貿易政策走向的預見能力和把控能力。當前企業特別要高度重視匯率問題,充分運用匯率套期保值等工具鎖定成本和利潤,增強抗風險能力水平,保護市場份額和回旋余地。
人民幣匯率升值壓低了中國商品的出口能力,但同時也在降低國際大宗物資和裝備的價格,企業應該抓住機遇,加大對重要物資和先進裝備的進口,降低成本,提高企業裝備實力,提升生產能力和產品品質,形成發展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