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單位:
為積極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投入,根據《省基礎研究計劃(產業發展類)聯合資助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晉科規〔2023〕1號),現就組織申報山西省基礎研究計劃聯合資助項目(太重)(以下簡稱聯合資助項目)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項目定位
本聯合資助項目旨在圍繞山西轉型發展需求,結合聯合資助方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重集團)科研攻關需求,聚焦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風電裝備產業鏈開展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鼓勵產業鏈鏈上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協同開展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促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為推動山西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項目資助分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兩類,重點項目資助強度為50萬元/項,一般項目資助強度為25萬元/項,項目實施期均為2年、經費一次性撥付(由省科技廳和太重集團按協議約定聯合撥付)。
二、研究內容
(一)重點項目
1.鋁合金型材熱擠壓溫升過程控制技術研究(E01)
針對鋁合金擠壓型材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不穩定問題,研究鋁合金不同溫度、不同變形量的材料本構關系;典型產品金屬流動過程的溫度場、速度場、應力場的分布及變化情況;擠壓速度、擠壓溫度、模具分段溫度等工藝參數對擠壓件斷面形狀的影響規律;確定擠壓速度、坯料溫度與模孔出口處的模具溫度之間關系。
2.高壓柱塞泵柱塞副表面及基體處理工藝技術研究(E05)
針對高壓柱塞泵高轉速、高壓運動下容易出現嚴重磨損和咬合情況,研究實現摩擦副承載界面數值模擬,對不同磨損狀態進行評估;優化深冷處理工藝,使得尺寸穩定性提高20%以上;優化柱塞與缸體氮化熱處理工藝,保證柱塞泵在高壓高轉速運行500小時后,柱塞副不會出現嚴重磨損或咬合情況;對柱塞泵進行500小時壽命試驗,磨損量減少5%。
3.高頻振蕩盤與巖石的沖擊耦合特性及能量傳遞機制技術研究(E04)
研究高頻振蕩盤沖擊下的巖石動力響應及變形破碎特征、能量傳遞規律、振蕩盤和巖石相互作用機理及理論模型,形成巖石在高頻振蕩盤響應下的脆性破壞臨界深度值理論計算方法,揭示巖石特性、切入角度、偏心距離、振蕩頻率、截割速度、振蕩力等相互作用的規律及不同工況下工程計算方法。
4.礦用挖掘機能耗測試評價方法研究(E04)
針對礦用挖掘機的實際作業特點,開展隨機工況分析、影響因素量化評價等理論研究,提出可以反映挖掘機單位能耗水平的評價指標,建立礦用挖掘機單位能耗測試標準,完成現有主力機型單位能耗的量化評價。
5.露天采礦裝備目標識別和環境感知關鍵技術研究(E04)
針對露天礦極端天氣、高粉塵、強振動、地面不平整等復雜作業環境和露天裝備體積龐大、感知局限等問題,開展適用于露天采礦裝備的高精度目標檢測、多傳感器和數據交互融合、環境物體分割識別等關鍵技術研究,形成高效高精度復雜作業環境智能感知方法,為露天采礦裝備自主作業、自動行走和機群無人化協同作業提供技術基礎。
6.大型軋輥成形過程表面裂紋與缺陷產生機制及其控制技術研究(E01)
針對大型軋輥成形過程表面開裂、材料利用率低及工藝冗長問題,采用熱力模擬實驗機對50Cr5NiMoV軋輥材料進行熱鍛開裂極限的測定、鑄鍛態熱鍛組織演變規律等基礎試驗研究。探明裂紋產生與擴展機理,獲得空隙性缺陷閉合條件,改變砧型結構,改善鍛件熱變形過程受力情況,控制開裂和鍛合表面空隙性缺陷,提高鍛件質量和材料利用率。
(二)一般項目
1.高壓容器端部膜墊密封結構計算方法技術研究(E05)
針對高壓容器端部膜墊密封結構缺乏規范標準計算方法、無規范化結構設計選型等問題,研究10~35Mpa高壓容器端部膜墊密封結構力學模型及其計算方法,研究直徑范圍0.6~2.0m高壓膜墊密封在500℃以下結構設計規律及選型方法,研究10~35Mpa高壓容器在500℃以下膜墊材料承載特性及選配機制。
2.自動調偏儲帶倉研制技術研究(F03)
針對可伸縮帶式輸送機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儲帶倉內膠帶跑偏原因進行分析,開展對儲帶倉結構剛性、自動調偏技術基礎研究。提出儲帶倉內膠帶自動調偏的處理方案,可明顯減少儲帶倉內膠帶的跑偏次數,能實現儲帶倉內的膠帶跑偏自動調正、張緊小車姿態的自動調整功能。
3.高頻響比例閥通用控制器關鍵技術研究(F03)
針對高頻響比例閥閥口優化設計和閥體、閥套關鍵裝配工藝及閥口遮蓋量精確測量問題,開發數字量控制與CAN總線通訊功能,及通過上位機程序進行參數設置的高性能比例閥控制放大器;實現高頻響比例閥的自動化測試及性能評價。
4.基于循環重載工況下陶瓷涂層增強采煤機滑靴耐磨及耐腐蝕性能和機理研究(E04)
開發兼具耐磨、耐腐蝕和長壽命的復相陶瓷材料及涂敷技術,增強采煤機滑靴件耐磨和耐腐蝕性能。通過對基體和增強相組分、微觀結構及其性能表征,低成本合成滑靴陶瓷涂層的基礎材料,優化陶瓷涂層涂敷工藝方案,建立涂層參數與涂層性能間的初步映射關系。實現陶瓷涂層的涂敷厚度≥50μm、維氏硬度(HV)≥800、耐磨性≥7000NM/mm3、疲勞壽命≥500000次。
5.搗固焦爐煤餅坍塌檢測技術研究(F03)
在高溫、多粉塵、光線差工況條件下,通過對煤餅搗固成型的影響機理和裝煤過程中煤餅穩定性的基礎理論分析,實現對裝煤全過程進行高效實時跟蹤檢測,精準識別煤餅是否坍塌、坍塌位置和坍塌程度,對煤餅坍塌成功檢測率達99.9%以上,進而提升成套設備的全自動生產運行率。
6.高強板矯直技術研究(E05)
研究典型高強鋼高溫材料力學性能,通過建立反映壓下量和反彎程度關系的曲率積分數學模型,揭示高強板彈塑性彎曲與矯直理論。建立關于材料力學性能、厚度、板寬及矯直速度的變輥距矯直模型,探究實現不同規格鋼板矯直所需的輥距范圍及合理輥數,在揭示彎輥量、壓下量及板材參數間內在規律的基礎上實現高強板矯直。
7.高強鋼焊接接頭力學性能建模與預測研究(E01)
針對焊接接頭力學性能精確預測的難題,結合工程機械行業高強鋼焊接接頭預測數據的樣本特點,開展高強鋼弧焊接頭力學性能增量式建模和多指標模型預測的基礎研究,探究焊接接頭力學性能各指標影響因素及權重,形成高強鋼焊接接頭的力學性能預測模型,實現焊接接頭力學性能建模及預測,為工程機械行業高強鋼弧焊焊接制造提供技術基礎。
8.風電機組偏航系統載荷特性及故障機理研究(F03)
針對近年來風電機組偏航系統故障頻發,嚴重影響機組正常運行的問題,通過載荷仿真和現場測試,研究風電機組偏航系統的載荷特性和故障機理,確定發生偏航系統故障的原因;研究風電機組偏航系統故障的診斷方法,提出偏航系統故障的解決方案。
9.高光滑表面輪軸產品涂漆控制關鍵技術研究(E02)
針對部分輪軸產品在機械加工后的光滑金屬表面噴涂防腐涂料,漆膜附著力難以保證的問題,通過對防腐涂料和光滑金屬表面結合機理研究,找到涂料中影響附著力的主要因素,研究出提高漆膜在光滑金屬表面附著力的技術方法,使漆膜附著力滿足ISO 2409中的0級或1級要求。
三、申報條件
(一)基本要求
1.項目申請人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省科技計劃管理相關規定,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符合科研誠信要求。
2.項目申請人應為所申請項目的實際負責人(僅限1人),且須通過項目申請單位提出申報申請。項目申請人應為項目申請單位全職科研人員,具有領導和組織開展創新性研究的能力,符合本通知所列相關要求。項目申請人不得通過兼職單位或掛靠單位申報。
3.項目申請單位應當是在山西省內依法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以及其他具有基礎研究能力的創新載體。項目申請單位還應具有開展科研活動的基礎,有與項目實施相匹配的人才團隊和技術裝備等條件,以及相對穩定的研發經費投入、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
4.項目申請單位只能通過一個組織單位進行申報,項目合作研究單位一般不超過2個。項目組成員與項目申請人不是同一單位的,其所在單位視為合作研究單位。項目申請單位應承擔項目主要工作,并與合作研究單位在項目申請書提交前簽訂合作協議書,明確雙方的研究內容分工、資金分配等,做到責權利清晰。項目申報期間合作協議書無須提交,留項目申請單位存檔備查。
5.項目申請人應當對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項目申請單位應當對本單位項目申請人提交的申報材料進行審核,確保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切實擔負起法人主體責任。組織單位要強化審核推薦責任,可會同社會信用管理部門對項目申請單位社會信用情況進行審查,并對申報材料內容真實性嚴格把關。
6.項目申請書中不得出現違反法律法規或涉密內容。對涉及科技安全、科技保密的,項目申請單位和組織單位要切實擔負起審查監督職責,嚴格按照規定執行。
7.項目申報全面實施科研誠信承諾制。項目申請人、參與人、項目申請單位和合作單位均須在項目申報時簽署科研誠信承諾書,嚴禁剽竊他人科研成果、侵犯他人知識產權、虛報項目、偽造材料騙取申報資格,預防和杜絕套取、騙取資金等科研不端及失信行為。
8.項目申請單位與合作研究單位要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嚴格執行《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科學技術活動評審工作中請托行為處理規定(試行)》《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
(二)限項規定
申報聯合資助項目數單獨計算,不與申報或承擔省科技計劃項目數合并限項,具體要求如下。
1.項目申請人須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或碩士(含)以上學位。
2.項目申請人申報項目應與本人所獲得的職稱、學位對應專業領域相近,跨專業申報的應提供申報項目所屬專業,項目申請人近兩年來開展相關研究的印證材料。
3.項目申請人同一年度內限申報1項聯合資助項目,若申報的項目未能立項時,方可再次申報。
4.在研項目負責人不得因申報新項目而退出在研項目。退出后在原項目執行期內,原則上不得作為負責人申報新項目。
5.有逾期未驗收的省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負責人不得申報。
6.提出項目需求、參與研究方向凝練的人員不得申報。
7.同一單位及關聯單位不得將內容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內容同時申報不同的省級科技計劃項目。
8.項目申請單位、合作研究單位應當具備良好的誠信狀況,無在懲戒執行期內的科研嚴重失信行為記錄和相關社會領域信用“黑名單”記錄。
9.全日制在讀博士研究生不得申報。
四、申報提示
(一)項目申請人應樹立正確的科研學術觀,將全部精力用于提高申請書質量,確保方案合理、路線可行、填報規范,為開展高水平研究打下堅實基礎,為我省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二)項目申報形式審查結果、擬立項結果在省科技廳網站公示,各類信息的發布以省科技廳網站發布公示為準。
(三)根據省基礎研究計劃開展“包干制”試點工作要求,我省12家試點單位在組織項目申報時按相關規定執行。
(四)聯合資助項目產生的研究成果優先在太重集團進行推廣與應用。有關知識產權、申報科技獎勵等事宜,由項目申請單位在簽訂任務書前與太重集團簽署協議約定。
五、申報方式、受理時間和材料要求
(一)申報方式
本次申報項目采取網上填報與書面申報并行的方式,實行歸口管理、逐級申報。網上填報請登錄《山西省科技計劃管理信息系統》填報。
《山西省科技計劃管理信息系統》網址:
https://kjpt.kj15331.com:8443/stpmmp/
項目申請人網上填報成功后,請將系統生成的申報材料正式版PDF文件(帶水印),用A4紙雙面打印、依順序把正文和附件簡裝成1冊、按要求簽字蓋章后交申請單位。由申請單位將系統生成的《2023年山西省基礎研究計劃聯合資助項目(太重)申報匯總表》加蓋本單位公章后報組織單位(主管部門)審核蓋章,連同本單位所有項目的紙質申報材料集中報送至紙質材料接收單位。
須知一:
1.網絡申報相關事項請參考網絡申報系統使用說明。
2.項目申報材料經組織單位(主管部門)網上確認提交后,一律不予退回重報。
3.研究內容方面疑問請咨詢太重集團技術中心。網絡技術方面疑問請咨詢網絡申報技術支持單位(聯系方式見下文)。
4.因軟件存在版本兼容性問題,建議對特殊的公式、符號等內容采取插入圖片方式錄入。
5.因涉及科研誠信、限項審查、立項查驗等工作,項目申請人及參與人均應使用唯一身份證件申請項目,項目申請人在填寫本人及參與人姓名時,姓名應與使用的身份證件一致,并務必準確填寫證件號碼。對誤填、錯填證件編號的情況,申報將不予受理。曾使用其他身份證件作為項目申請人獲得過項目資助的,應在申請書相關欄目中說明,申請單位負有審核責任。
6.紙質申報材料務必是通過系統生成、含水印的正式版PDF文件打印,使用預覽版或其他文件打印的不予受理(項目申請書封面水印應只有“山西科技SXKJ”,而不應是“此版本僅供預覽”“山西科技”水印的預覽版)。
7.項目預算數據以“萬元”為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
(二)材料要求
1.項目申請書中,項目申請人、申請單位、參與人、合作研究單位信息等要填寫完整,并在書面材料相應位置由本人簽字、單位蓋章,公章名稱應與項目申請書中單位名稱一致。項目申請書起始時間統一填寫2023年6月1日,完成時間2年。
2.須通過系統上傳的附件包括:①項目申請人所在單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開戶信息和人事部門出具的在職證明(博士后人員出具在站證明)(可由申請單位統一出具紙件材料)。②項目申請人的學位證書及職稱證明材料。③項目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復印件上應注明申報項目名稱,并本人簽名)。④項目申請人提供可證明本人能力和研究水平的附件,如:承擔或參與自然科學研究的項目合同書、任務書或結題批復件、已發表的論文等證明材料(項目申請人代表性論著數目上限為5篇,論著之外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專利和學術獎勵數目上限為10項)。⑤若項目申請涉及科技倫理與科技安全等相關問題,項目申請人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并以附件形式上傳所依據的相關法律法規文件,提供單位科技倫理審查意見等相關證明。
3.項目申請人在項目執行期內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還應當由項目申請單位出具允許其申請且能確保項目履約實施的承諾函(如返聘、延遲退休等)。
須知二:
附件上傳不全、有誤的將可能影響受理。
(三)受理時間
網上填報受理期:
2023年6月5日9∶30至7月5日17∶30
組織單位(主管部門)網上審核截止時間:
2023年7月10日17∶30
申請單位項目申報匯總表、紙質材料受理期:
2023年7月11日至7月13日(工作日8∶30至17∶30)
須知三:
1.系統將在截止時間關閉,系統關閉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修改、補充申報材料。請合理安排申報時間,盡量避免在截止日前高峰時段提交信息。
2.網上填報未在受理期內完成提交或截止時間內(郵寄的以郵戳日期為準)未送達紙質材料的申報項目將不予受理。
六、咨詢方式
組織管理:山西省科技廳基礎研究處
聯系電話:0351-4084395、4067993
研究內容咨詢:太重集團技術中心
聯系電話:15333688795、15103409671
網絡申報技術支持:山西省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0351-8065503、7199808
紙質材料接收:山西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與數據監測中心
聯系電話:0351-4043343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濱河西路南段129號省行政辦公區A座1024號
山西省科學技術廳
2023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