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州新聞6月7日電 題:黃若愚:堅守科研一線做好“鋁”文章
作者 周燕玲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任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電控實驗室主任、技術研發中心智能制造研究組組長的黃若愚對此深以為然,多年來他堅守科研一線,腳踏實地探尋“鋁的真相”做好“鋁”文章。
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的黃若愚,現為貴州省科技廳專家庫成員。由于專業知識扎實、學術功底深厚,被聘為貴陽市觀山湖區區管專家,入選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青年科技人才計劃(明星計劃),以及中鋁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級科技骨干人才、貴陽市科技人才計劃,2022年榮獲第二屆貴州省最美勞動者稱號;2023年獲得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
黃若愚長期堅持在科研一線,致力于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工藝機理結合,開展智能裝備及系統的研發。多年來成效顯著,碩果累累,展現了求真務實、攻堅克難的科學精神和踏實肯干的勞動者風范。
據了解,鋁電解生產運行過程許多關鍵的物理量,如陽極電流分布、陰極溫度分布、氧化鋁濃度分布等,受高溫、強磁、腐蝕、多粉塵及狹小空間等環境約束,一直未突破高精度、高可靠性、低成本、易使用的瓶頸,使得鋁電解過程控制及生產管理水平發展緩慢,直接影響了鋁電解的節能、降耗、減排水平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此外,氧化鋁生產企業由于流程長、工序多,各工序間管理和控制系統不連通,工序內數據流通不暢各部分孤島運行,工作量大、時效性差,相應的管控模型建立難度大。
針對上述問題,在總結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黃若愚帶領團隊持續在高溫、腐蝕、強磁和多粉塵的工業現場,經過多次的科學試驗及不斷的優化和完善,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成果,解決了長期困擾行業的技術難題。
其中顯著的成果為:開發出了低成本、易拆裝、可靠性強的基于直線驅動機構的陽極電流分布在線精確感知技術及系統、基于光纖測溫的鋁電解槽陰極溫度分布在線感知技術及系統、基于回聲狀態網絡和改進遺傳算法的氧化鋁濃度軟測量技術等。
這些科研成果,不僅突破了困擾鋁行業多年的技術瓶頸,提升了鋁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為行業的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的數字基礎,同時也為公司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為客戶降低了生產成本,并推廣應用到遵義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眾和石河子新材料有限公司、云南神火鋁業有限公司等省內外多家電解鋁企業的多種槽型,實現銷售額近1000萬元。
突出的業績和卓越的科研能力,讓黃若愚享譽業內,論文《鋁電解系列全電流降磁關鍵技術與帶電焊接裝備》《基于精確感知與智能決策的鋁電解MES開發及應用》等屢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鋁電解系列安全不間斷生產與維護新工藝》獲貴州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