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期貨于1992年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鋁期貨已經成為我國有色金屬行業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氧化鋁作為電解鋁上游主要原料,參與者眾多,亟需市場化的定價機制,在鋁期貨近三十年的培育積淀之下,氧化鋁期貨上市呼之欲出。為此我們建信期貨研究所推出《備戰氧化鋁期貨上市系列專題報告》,本篇為該系列專題二,為大家詳細展示氧化鋁上游資源端鋁土礦的全貌。有關氧化鋁中下游產業鏈條的介紹將在專題三中詳細闡述,敬請關注。
最新消息上,2023年5月20日,上海期貨交易所起草了《上海期貨交易所氧化鋁期貨合約》《上海期貨交易所指定氧化鋁廠庫交割辦法(試行)》,修訂了《上海期貨交易所結算細則》等6項業務規則。氧化鋁交易單位為20噸/手;報價單位為元(人民幣)/噸;最小變動價位為1元/噸;漲跌停板幅度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4%;合約月份為1~12月;交易時間為上午9:00~11:30,下午1:30~3:00和上期所規定。
一、全球鋁土礦資源分布:儲量豐富,分布集中
鋁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僅次于氧和硅,是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金屬元素。截至2022年,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全球鋁土礦探明儲量接近280億噸,基礎儲量約380億噸,資源總量約在550-750億噸,可以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近141年,遠高于其他主要有色礦產可開采年限(圖3)。且隨著部分國家和地區不斷發現新的探明資源,全球鋁土礦供應并不存在短缺問題。盡管資源豐富,但在全球分布卻極不均衡。從成礦帶來看,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以及東南亞。
從國家分布來看,主要分布在幾內亞、澳大利亞、巴西、牙買加、越南、印度尼西亞及其他地區,其中幾內亞(儲量74億噸),澳大利亞(儲量62億噸),巴西(儲量26億噸)三國已探明儲量占全球儲量的60%左右。(表1)
具體來看,幾內亞鋁土礦主要是高鋁、低硅型三水鋁石,具有礦脈埋藏淺,礦石品位高,礦藏集中的特點,儲量高達74億噸,占比全球26.59%,其鋁礬土礦和氧化鋁的出口占出口總量的97%,是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幾內亞也被譽為“鋁土之鄉”或“鋁土之邦”。
澳大利亞鋁土礦是高鋁型三水、一水混合礦,以紅土型為主,品位較低,鐵、硅含量高,但對鋁土礦冶煉有害的可溶性硅含量低。主要位于澳洲的西南部,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氧化鋁生產地區,儲量占比全球約23%。
巴西鋁土礦是高鋁、低硅三水鋁石,三氧化二鋁含量在45-55%,屬于優質的三水鋁礦,易開采但運輸不便。巴西鋁土礦儲量位居世界第三,占比接近10%,主要分布在亞馬遜盆地、米拉斯吉拉斯州和博蘇斯笛卡爾達斯。
從礦石類型來看,全世界鋁土礦主要分為三類:三水鋁石,一水軟鋁石和一水硬鋁石。如表1中列示,國外礦石多以三水鋁石型為主,其次是一水軟鋁石型,而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極少。三水鋁石型鋁土礦具高鋁、低硅、高鐵的特點,礦石質量好,適合耗能低的拜耳法處理。我國則以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為主,在已探明的鋁土礦儲量中,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80%以上,這種礦型高鋁、高硅、低鐵、難溶,礦石質量差,加工難度大,所以在生產氧化鋁時多需要使用高溫拜耳法或者燒結法。但我國的鋁土礦也有優點,就是礦石里面AL2O3的含量比國外鋁土礦高出15%左右,因此生產一噸氧化鋁比國外節省鋁土礦20%左右。但是綜合衡量下來,我國礦石質量并不理想。
二、全球鋁土礦貿易格局:主要流入我國
全球鋁土礦貿易流向主要是從資源豐富地區向鋁下游主產區域轉移。如圖4所示,我國作為氧化鋁和電解鋁產消大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鋁土礦進口國,進口來源主要有幾內亞、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國,馬來西亞自2016年禁礦出口后,目前僅少量庫存流向我國,巴西亦有一部分鋁土礦進入我國。此外,烏克蘭地區鋁土礦進口主要來源幾內亞、加納和巴西;巴西和牙買加亦有一部分鋁土礦出口北美地區。
三、我國鋁土礦資源:豐度中等,分布集中,品味偏差
我國鋁土礦資源豐度屬中等水平,鋁土礦分布高度集中,廣西(4.9億噸)、河南(1.44億噸)、貴州(1.4億噸)、山西(1.37億噸)四個省的儲量合計占全國總儲量的90.9%。其中廣西儲量最多,為4.9億噸,占比大約50%,其次是河南,儲量為1.44億噸,占比14.7%。
產量方面,2022年山西省鋁土礦產量2422.9萬噸,位居全國首位。廣西緊隨其后,鋁土礦產量2386.69萬噸。
鋁硅比是指礦石中Al2O3含量與SiO2含量的質量比,一般用A/S表示。一般情況下鋁土礦的鋁硅比越高越好。目前工業生產氧化鋁用鋁土礦鋁硅比要求不低于3.0-3.5。
鋁土礦品質來看,南方鋁土礦品質較北方更高。其中廣西鋁土礦鋁硅比最高,且儲量豐富,受環保制約影響較小,因此具備較強成本優勢。北方地區鋁土礦由于多年無節制開采,品味下滑嚴重,加上近年嚴格的環保政策,產量增速有限,且成本高于南方地區。
四、我國鋁土礦進口依存度高
我國是鋁礦資源的消費大國,雖本土有一定鋁土礦資源,但數量質量在世界范圍來看均不占優勢。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數據,2022年全球共探明280億噸鋁土礦中,我國只有9.8億噸,僅占世界總探明儲量的3.52%。2022年全球鋁土礦產量為3.8億噸,略低于2021年(3.9億噸)。產量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中國和幾內亞,分別占比26.32%、23.68%及22.63%,合計占比接近73%。其中中國鋁土礦產量6780萬噸,僅次于澳大利亞,排名世界第二。也就是說,我國鋁土礦資源儲量占比3.52%,但每年的產量占比卻高達24%左右。
為了彌補鋁礦資源的短板,我國每年需要從海外進口大量鋁礦資源。2022年我國進口鋁土礦12547萬噸,對外依存度高達65%。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進口鋁土礦來源中,幾內亞、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分別占比56.1%、27.2%、15.1%,具體分別為7035萬噸、3409萬噸和1898萬噸,基本包攬了我國的鋁土礦進口市場,集中度較高;其他進口來源僅占1.6%,受限于世界鋁土礦資源分布不均的現狀,有希望成為我國新的主要進口來源國不多,未來或可與越南加強合作,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進口來源多元化。
為了改變對海外礦資源的過高依賴程度,我們國內的鋁企將眼光聚焦在非洲的一片尚未“開墾”的小國土之上——幾內亞。在2016年之前,我國與幾內亞在鋁土礦方面的合作幾乎為零,2015年僅進口30萬噸,而此前更無貿易可言(圖11)。2016年馬來西亞禁礦出口政策生效之后,我國自馬來西亞鋁土礦進口降至底部。但同時自幾內亞的鋁土礦進口開始猛增,到2022年我國自幾內亞進口占總進口56%,超過澳大利亞成為我國最大的鋁土礦進口來源國。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在2022年11月的表述,我國企業在幾內亞、牙買加、加納、圭亞那、斐濟等國擁有鋁土礦權益儲量約80億噸,海外鋁土礦資源權益量居全球首位,有效彌補了國內鋁土礦資源的先天不足。繼贏聯盟、中國鋁業集團、河南國際等在幾內亞成功開采鋁土礦之后,2021年國家電投幾內亞鋁土礦項目也成功出礦并裝運回國,我國在幾內亞已有7個鋁土礦項目投入運行,年產能超過1億噸。作為全球最大的鋁土礦進口國,從之前的單純貿易進口,到目前40%以上來自海外權益礦山供應,有效保障了我國鋁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
從歷史上來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氧化鋁和電解鋁生產消費國,盡管我們對于鋁土礦資源的需求連年增長,但由于全球鋁元素儲量豐富,國內鋁企紛紛投資海外權益礦山,因此我國鋁產業鏈最前端鋁土礦的供應從未出現嚴重短缺問題,對終端電解鋁價格的影響較為有限。不過幾內亞、印度尼西亞都屬于政策不穩定的國家,印尼在今年6月也將禁止出口鋁土礦,并一度造成鋁市場的波動。預計未來隨著氧化鋁期貨上市,海外主要資源國政策風險或對礦端供應形成階段性干擾,并進而加大氧化鋁市場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