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對外公布了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山東省龍口市交通鋁材產業集群榜上有名。
作為“中國交通鋁材名城”,龍口將143家高端鋁材料生產企業串聯起來,打造成產業集群。這些企業分工明確:大塊頭的龍頭企業引領方向,小而美的其他企業相互協作,共同完成一條完整的鋁加工產業鏈。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中,該集群誕生了4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制造業“單項冠軍”、9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
從論噸稱到論克賣,龍口交通鋁材產業集群依靠科技創新實現了價值躍升,產業產值正在向千億級沖刺。對此,龍口市委書記呂波表示:“高端鋁產業是龍口的主導產業之一,依托全產業鏈優勢,我們引導企業加快科技創新,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提升產品競爭力,不斷拓寬高端產品市場,占據產業鏈高端。”
變形,提升鋁產品競爭力
在山東南山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一個個方形鋁錠經過熱軋后變成一片片長約28米,重約7噸、厚度60毫米的航空板材。這是一個類似于生活中“搟面皮”的過程,不同的是,航空板材對于“搟”的要求嚴格,必須做到零誤差。
“從2017年3月起,我們就參與到國產大飛機C919的研發工作中。”山東南山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正風向記者介紹道,在技術攻堅中,該公司成功攻克多項行業難題,所生產的鋁材主要應用于機身框、隔板、機翼壁板、翼梁及翼肋等部位。
曾經,人們提起鋁材料產業,高耗能、高污染是第一印象。但科技加持下的龍口鋁早已換了形象。大到飛機機翼型材、“動車組”車體型材,小到比頭發絲直徑還要細得多的鋁箔,只要能想到的鋁材產品,幾乎都能在龍口找到。
在龍口,記者發現一塊鋁歷經“七十二般變化”,變成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家里用的”。伴隨著形態之變,鋁的價值也扶搖直上,從論噸稱到論斤、甚至論克賣。
“一句話,龍口鋁材料產業找對了路子。”作為土生土長的龍口人,龍口市科技局局長任武了解當地鋁材料產業發展的全程。在他看來,龍口鋁全產業鏈背后是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的統一。
呂正風是一個“視鋁為寶”的人。他在鋁產品加工業深耕了近40年,養成了每周“泡”實驗室與生產車間的習慣。呂正風說,在所有鋁加工的產品中,航空板材制造難度最大、要求最高。
2011年,他們決定轉型,進入高端制造領域。
轉型不易。呂正風舉了一個例子:超過100毫米厚的板子,對質量要求非常高,性能極難控制。同時,每一張板子都有一個檔案,在25年的使用周期中,一旦出現問題,要追查原始檔案。
2016年,南山集團成為國內首家向世界頂級飛機制造商提供航空板材的企業。
專注高端市場、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使龍口高端鋁材料產業邁向了新高度。龍口市先后被科技部、工信部認定為“國家級鋁及鋁合金加工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
強鏈,形成區域優勢產業
從地圖上看,龍口位于渤海之畔,與天津、大連隔海相望,這為發展鋁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在該市90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南山鋁業,龍口東海氧化鋁有限公司也是其鋁產業在細分領域的龍頭。
不過,作為全球唯一一個在同一地區擁有鋁產業鏈完整布局的城市,龍口市鋁產業的三大“龍頭”分工明確,深耕不同的賽道。
比如曾經憑借自主研發的世界首臺萬噸擠壓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叢林鋁業科技(山東)有限責任公司瞄準軌道交通型材、輕量化汽車及零部件、特種船舶等七大領域發力;東海氧化鋁有限公司擁有國產氧化鋁生產技術的“獨家絕活”,成為南山鋁業鋁產業鏈“熱電—氧化鋁—電解鋁—鋁型材—鋁精深加工”中的重要一環。
在龍頭帶動下的龍口鋁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
任武向記者表示:“我們堅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對高端產品研發力度;同時,不斷升級高端鋁材料產業科研平臺,現有市級及以上各類科研平臺30個,推動高端鋁材料加速向國際、軍工、尖端領域進軍,進一步拉長鍛強‘氧化鋁—電解鋁—高強度工業鋁型材—高精度輕合金材料—鋁合金終端產品’的產業鏈條。”
目前,龍口鋁產業產品涵蓋了100多個系列、6000多種規格,覆蓋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零部件及輕量化、船舶等多個應用場景。在“雙碳”目標下,綠色經濟之風吹遍龍口鋁產業。如今,在科技加持下的再生鋁的循環利用正成為當地產業發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