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是一種高耗能且高碳排放量的金屬,在當前全球減碳達成共識的背景下,同時在國內“雙碳”及“能耗雙控”政策的制約下,電解鋁行業將面臨一場影響深遠的變革。我們將持續對電解鋁產業深入挖掘,從政策到產業、從宏觀到微觀、從供給到需求,探究每個環節可能存在的變量,并評估其對未來鋁定價可能造成的影響。
高溫消散,鋁價是否面臨“退燒”
8月酷熱席卷全球,歐亞大陸多地遭遇極端高溫天氣,當地供電設置面臨極大壓力。其中歐洲多地電力價格飆升,導致當地電解鋁行業再次發生減產。同時國內西南地區亦受高溫影響嚴重,四川地區發生大規模減產。在供應端干擾下,鋁價自7月中旬的17000元/噸附近,最高反彈至8月下旬的19000元/噸上方。目前高溫天氣開始消退疊加美聯儲大幅加息預期提升,鋁價是否面臨“退燒”?
我們認為短期宏觀情緒偏空,美元指數的走高對大宗商品形成壓制,使得鋁價承壓。但中期來看,歐洲的能源短缺問題將長期存在,電解鋁減產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其下游及終端消費將更依賴進口。而國內憑借更為低廉的能源價格,鋁材出口具備低成本優勢,這使得國內3、4季度出口大概率保持良好態勢。在國內傳統消費淡季中,終端消費表現出明顯韌性,中游和下游環節累庫幅度有限。在高溫退去后,下游開工有望迅速恢復,帶動庫存去化,基本面持續改善使得滬鋁表現較為抗跌,若宏觀情緒改善則具備較強的反彈動能。待“金九銀十”消費旺季過后,需求走弱疊加供應壓力凸顯,鋁價將再次面臨較大的回調壓力。
成本支撐明顯,本次回調壓力弱于6月
6月美聯儲宣布加息75基點,消息公布后市場開始交易衰退預期,引發了今年鋁價連續周期內的最大跌幅,價格從6月中旬的21000元/噸附近一路下跌至7月中旬的17000元/噸附近。對未來需求衰退的恐慌情緒,疊加對國內基本面轉弱的擔憂促成了上一輪下跌。
而在上周美聯儲主席發表鷹派言論之后,市場再次交易加息75基點的預期,鋁價3天跌幅接近1000元,再次面臨巨大的回調壓力。我們認為本次回調壓力將明顯弱于6月:一方面6月電解鋁行業利潤在3000元/噸以上,無論從鋁廠本身的套保需求的角度,還是需求轉弱背景下的行業上游的高利潤不可持續的角度來看,鋁企都面臨利潤回落風險。利潤越高回落的幅度越大,當前行業利潤已回落至400元/噸附近,因此繼續回調的空間較小。另一方面,目前電解鋁成本支撐明顯,6月中旬電解鋁平均成本在18100元/噸附近,8月末成本仍在17900元/噸附近,變化幅度極小。且在較長一段時期來看,氧化鋁、預焙陽極及電力成本回落的空間相對有限,這使得電解鋁生產成本長期處于較高位置,對當前鋁價形成支撐。
鋁市春秋 · 高溫消散,鋁價是否面臨“退燒”
鋁市春秋 · 高溫消散,鋁價是否面臨“退燒”
海外能源價格高企,減產將進一步擴大
海外能源成本仍處高位,減產將持續擴大。通過對歐美地區的電力結構分析可以看見可再生能源、天然氣、煤炭、核能等能源占比較多。不同于美國,歐洲對天然氣、煤炭的供應更依賴于進口。2021年,歐洲天然氣消費量約為4800億立方米,而近40%天然氣消費是從俄羅斯進口。2022年,俄烏沖突導致俄羅斯的天然氣斷供,這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持續飆升,而歐洲不得不在世界范圍內尋找俄羅斯能源的替代品,間接推高了全球的天然氣價格。北美兩家鋁廠受能源價格走高影響發生減產,減產規模30.4萬噸,后期不排除進一步減產可能。
除此之外,今年高溫干旱亦對歐洲的能源結構造成了重大打擊,歐洲多河流水位顯著下降嚴重影響了水力發電效能。此外,水源不足還會影響核電站的冷卻效率,溫暖的空氣也減少了風力發電,導致核電站和風力渦輪機也難以施展。這使得歐洲地區電力供應缺口進一步擴大,直接導致多個高能耗產業相繼停產。考慮到當前歐洲能源結構的脆弱性,我們認為今年歐洲電解鋁減產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鋁市春秋 · 高溫消散,鋁價是否面臨“退燒”
鋁市春秋 · 高溫消散,鋁價是否面臨“退燒”
回溯歐洲地區產能變化情況,自08年金融危機以來,除俄羅斯以外的歐洲地區,累計減產已超過150萬噸(不包括2021年能源危機發生的減產)。減產的因素多種,但歸根到底還是成本問題: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歐洲地區電解鋁價格跌破成本線,引發歐洲電解鋁廠大規模減產;2007-2009年歐盟對西班牙、意大利、英國等地區發生電價反補貼調查,導致電價上升,當地鋁廠發生減產。英國政府還計劃于2013開始,要求發電企業繳納額外的碳排放費用。這些措施均使得歐洲的用電成本提升,導致前期停產的電解鋁企業多數再未復產。
自去年歐洲地區爆發能源危機之后,當地用電成本便居高不下。而在烏俄沖突和極端天氣影響下,歐洲地區天然氣價格和電力價格更是創歷史新高,如果按當地平均電費650歐元每兆瓦時計算,則每度電折合人民幣4.5元/ kW·h。歐洲電解鋁噸鋁生產能耗在15500千瓦時左右,據此計算噸鋁生產成本接近7萬元/噸,沒有長協電價的鋁廠根本無法負擔,電解鋁減產威脅不斷擴大。2021年至今歐洲已經發生減產的電解鋁產能132.6萬噸,我們預估在進入秋季之后,歐洲地區能源短缺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電解鋁有進一步減產風險,后續減產規模預估在60-80萬噸左右。考慮到歐洲地區供應彈性極差,減產之后較長時間難以恢復。
鋁市春秋 · 高溫消散,鋁價是否面臨“退燒”
鋁市春秋 · 高溫消散,鋁價是否面臨“退燒”
能源屬性凸顯,出口具備成本優勢
市場普遍認為有色金屬除了具備商品屬性外,還具備較強的金融屬性。我們認為鋁不同于其他金屬,還具備較強的能源屬性特征,這點常常容易被市場所忽略。生產一噸電解鋁需要13500 kW·h,在所有有色金屬中單噸耗電最高,除此之外其電力占總成本的34%-40%左右,因此也被稱為“固態電”。1度電平均需要消耗400克左右的標煤,則生產 1噸電解鋁平均需要消耗5-5.5噸動力煤,國內電力成本中煤炭的成本約占電力生產成本的70-75%,在動力煤價格未被管控之前,期煤價格與滬鋁價格表現出較高的相關性。
目前國內動力煤價格因穩定的供給和政策的調控,與海外主流消費地價格產生明顯價差。澳洲紐卡斯爾港(Newcastle)6000千卡NAR動力煤離岸價為438.4美元/噸,哥倫比亞玻利瓦爾港(Puerto Bolivar)動力煤離岸價為360美元/噸,秦皇島港口動力煤價格190.54美元/噸,俄羅斯波羅的海港口(Baltic)動力煤離岸價為110美元/噸,遠東地區東方港(Vostochny))6000千卡NAR動力煤離岸價為158.5美元/噸,全球主流消費地的煤炭價格除少數低成本地區外明顯高于國內。歐美地區天然氣價格相比煤炭能源價格更高。因此國內的電解鋁具備較強的能源成本優勢,在當前全球能源價格高企的背景下,這一優點將持續凸顯。
由于國內不同的鋁產品出口關稅有較大差異,鋁錠的成本優勢在出口環節并不明顯,反而體現在鋁的下一環節鋁材上面。具體數據來看,2022年7月中國出口未鍛軋鋁及鋁材65.21萬噸,同比增長39.1%;1-7月累計出口416.06萬噸,同比增長34.9 %。在海外需求沒有出現大幅變動的情況下, 出口高景氣度有望維持。
鋁市春秋 · 高溫消散,鋁價是否面臨“退燒”
消費略顯韌性,金九銀十可期
今年7-8月傳統消費淡季遭遇極端天氣,四川、重慶、安徽、江蘇等地區均發生限電限產事件,導致多地工廠停工,但從數據來看消費并未特別糟糕。首先從下游加工企業開工率來看, 7月初為66.5%,8月末為65.4%,近下滑1.1個百分點。去年同期開工率下滑3.6個百分點。從庫存水平來看,整個8月份鋁錠僅累庫0.4萬噸,7-8月份整體還表現出去庫5.2萬噸。8月份鋁棒累庫0.26萬噸,7-8月份鋁棒累庫1.13萬噸。因此7-8月整體保持去庫狀態,僅8月小幅累庫0.66萬噸,這表明當前消費仍具有較強韌性。終端來看,新能源車及風光發電景氣度維持,對鋁消費的拉動將貫穿全年。房地產整體仍不改下行趨勢,高溫天氣的消退有助于工地復工,而2000億專項“保交樓”全國性紓困基金啟動,亦有助于竣工環節的改善。因此我們認為“金九銀十”消費旺季仍然可以期待。
鋁市春秋 · 高溫消散,鋁價是否面臨“退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