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舊歲已展千重錦,新年再進百尺桿。滬鋁在虎年春節后首個交易日延續著節前四連陽的態勢,喜迎開門紅,隨后3個交易日火爆行情持續,鋁價最高觸及23415元,“喜人”的漲勢再度引發行業熱議。眾所周知,2021年是鋁價狂歡與哀嚎的一年,年中鋁價一路上行站上歷史高點,正式邁入兩萬元大關,此后雖經歷了一段大幅的下跌,但鋁價仍舊保持著高于以往的姿態。節后的四連漲,讓略顯“清冷”的行業大環境一度激起幾層浪,讓鋁業人的“恐高”之弦再度緊繃。
鋁價“開門紅” 欲攀24000階段高位
紅紅火火的價格走勢,一度讓鋁價“開門紅”熱搜占據年后主流行業媒體以及鋁業朋友圈C位。與此同時,倫鋁期價年內漲幅也達到約16%,在2021年上漲了42%后,目前正在逼近2008年創下的每噸3381美元的紀錄高位。
這讓人不禁猜測:鋁價是否會在虎年再次“飛揚”?事實上,國內外鋁市強勁的基本面為市場帶來較為確定的交易邏輯,在供不足需的背景下,不少機構紛紛作出了鋁價或將持續沖高的預期,這其中有著國內外因素的共同影響。
國內方面,近期廣西百色地區新冠疫情對當地氧化鋁、電解鋁的生產及原材料在區域內和跨省份的運輸形成了一定阻力,引起不少關注。然而,廣西百色因疫情實行管控只是全球鋁價上漲的導火索,而根本性的決定因素仍是國內外持續偏緊的生產供應。
究其原因為國內鋁錠庫存一直偏緊,加之國內能耗雙控以及電力緊張等原因,國內電解鋁出現比較明顯的減產,而增加產量則需要一定的周期。從庫存來看,則表現為春節前鋁錠季節性累庫量明顯偏低。
海外市場,歐洲高昂的電價嚴重制約著當地電解鋁廠的生產。據了解,2021年四季度開始,美鋁、海德魯等鋁業公司相繼宣布減產,歐洲電解鋁廠已減產或待減產產能達到80萬噸,德國、西班牙、羅馬尼亞等國產量將明顯下降。此外,國際俄烏兩國的地緣政治問題也深深牽動與能源產業的神經。
在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刺激著鋁價持續攀升,短期內鋁價的上行驅動力顯著增強,鋁價的強勢表現,也讓不少鋁企盈利維持在較高水平。
鋁價暴漲強勢加持之下,上市公司業績形勢一片大好
2021年,不少鋁產業鏈公司表現亮眼,特別是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更是賺得盆滿缽滿。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9日,已有23家上市鋁企披露2021年業績預告,20家凈利預增,占比約86%。
其中,中國鋁業凈利額最大,報告期內實現歸母凈利約490000萬元~530000萬元,同比增長561%~615%;神火股份凈利潤增幅最大,報告期內預計盈利31.06億元,同比增長767.04%;鼎盛新材實現扭虧為盈,凈利變動幅度最大,報告期內實現歸母凈利潤增長2834.3724%~3101.1404%;云鋁股份預計2021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2.8億元~34億元,同比增長263.41%~276.71%;天山鋁業預計,2021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8.3億元,同比增長100.28%。
綜合23家上市鋁業公司的財報來看,2021年,全球鋁價上漲、新能源等領域需求高漲以及再生鋁的發展,是促成大多數鋁產業鏈上市企業年度業績表現亮眼的幾大原因,其中鋁價上漲的推動作用更為明顯。
盡管如今的鋁價受多重因素影響仍舊維持在高位,但不少機構都認為通過原材料漲價獲得的業績增長并不具備可持續性。目前部分涉鋁企業的確受益于鋁價基準價的大幅攀升而獲得巨額盈利,但同樣也受阻于鋁價的大幅上漲,疊加能耗管控、原料成本大幅度攀升等因素,相關產業鏈企業的承受力備受考驗。
鋁價創新高,鋁加工行業卻添新愁
隨著各國經濟逐步復蘇、市場需求擴大,鋁價不斷攀升,與此同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卻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對于手握雄厚資源的上游企業來說,其核心競爭力能夠使其在困境中仍保持增長;而原本在市場中只能分一小杯羹的下游中小企業,在一波又一波漲價潮中,由于規模小、抵抗風險能力較弱,屢次遭受重創。如鋁合金門窗廠,鋁價上漲導致成本暴漲,而現實又不允許其大幅度調價,簡直是寸步難行。
上游企業(以天山鋁業、中國宏橋為例)從較早時期,利用資金和資源優勢,以原鋁為核心,延伸上下游全產業鏈覆蓋,進一步鞏固成本優勢,壓縮中下游利潤空間,可以說,高鋁價已經傳導到生產端下游。
據《鋁型材專刊》了解,目前下游鋁材企業大多開工率持續不佳;而大型鋁型材企業雖能保持相對穩定的開工率,主要還是因為廠內累積的訂單較多,但新訂單數量表現為減少。在經營壓力與成本控制方面,終端產品漲價幅度,主要根據原料端漲價幅度。而對于更多的下游企業來說,是否囤貨是個“老大難”問題,買得少了怕之后漲得更猛,想要囤貨又怕承擔風險,可見壓力不一般;部分中小型鋁材加工企業已經出現鋁水退單的情況,即以收取加工費為主要收入的鋁合金企業在高鋁價下導致利潤率大幅下降,尤其是以技術含量不高的低端鋁棒、鋁型材等生產企業為主。也就是說,生產同樣數量的產品,所需要的資金成本已經是去年的近兩倍,而本身鋁合金制造行業的利潤率就不高,如此一來鋁加工企業所能得到的利潤更是雪上加霜,微薄的可憐。
鋁價刺激無法持續,把握方向才有未來
全產業鏈覆蓋縱向延伸已成為上游企業的新趨勢,據了解,本輪鋁價上漲原因可以歸結于“四個支撐”因素:一是前所未有的貨幣寬松環境推動了此輪鋁價上漲;二是電解鋁產能“天花板”消除了供應過剩的擔心;三是“雙碳”目標加強了價格利好的預期以及能耗雙控、區域限電對部分地區產量的影響大幅助推了價格的上漲;四是疫情得到控制后經濟的持續恢復,增強了市場信心。從整個鋁產業鏈的長期穩定發展來說,若鋁價持續攀升,鋁合金作為輕量化替代產品的行業共識會被逐漸打破,屆時鋁的需求就將會大幅度減少,這樣整個鋁產業鏈的長期穩定發展將會遭受重大打擊。
對于鋁企來說,鋁價暴漲能夠讓彼此感受到鋁行業的“洗牌說”,每個企業應該對鋁價上漲因素有清晰的認識,以便判斷未來走勢。
鋁作為應用范圍廣的有色金屬,其終端需求較為分散,邁入2022年,業內不少分析指出,地產行業需求或下滑,拓展新能源領域形成補充。建筑地產是鋁大消費領域,鋁合金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結構和建筑裝飾,如門窗框、幕墻、頂棚及隔斷等。而建筑市場發展與房地產行業密切相關,且房屋竣工階段用鋁相對較多,鋁消費增速與房屋竣工面積增速具有較強相關性。交通運輸方面,主要為汽車制造、鐵路及軌道車輛制造以及集裝箱制造是應用廣的三大細分行業。其中新能源汽車的推行,對于鋁的需求明顯提升。電力行業方面,鋁及其合金除結構強度高、重量輕外,還具備導電性好、延展性高、無磁性等特性,主要應用于輸配電網中的電線電纜等。
綜上所述,盡管地產行業的需求可能下滑,但是新能源車輕量化、特高壓的建設將是對鋁的需求形成良好補充。此外,在本刊1月特別策劃《新格局下鋁加工的增長點在哪里?》一文中,也盤點了風力光伏發電、鋁合金模板、鋁合金天橋、耐用消費品等多個鋁消費領域將對2022年鋁需求提供支持,因此需求方面并不會出現明顯的下滑。
那么,鋁企應該如何在逆境中生存?轉型升級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加大研發力度、向產業縱深發展,提高附加值是鋁企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關鍵。畢竟,鋁加工企業要想在鋁價高漲的趨勢之下實現“破局”、“突圍”甚至逆勢增長,不能只靠一個“等”字。2022年雙碳主題持續,在此背景下,鋁企要把握技術變革主線,關注“雙碳”、穩增長,走綠色發展路徑,才能不斷獲得發展的新動能,實現業績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