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巨大、應用創新尤其是傳統領域的應用創新滯后,出口能否保持增長前途未卜,環保約束不斷加大,經營及營商環境惡劣等因素造成鋁加工產品價格上不去,成本下不來,導致鋁加工產業未來的發展面臨很大的壓力,但我們依然對中國鋁加工業未來的發展前景看好。”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秘書長兼副理事長章吉林日前在出席“2017上海銅鋁峰會”時如是表示。
國內產能巨大同質化價格競爭愈演愈烈近年來,中國鋁加工產業的飛速發展,使得鋁加工產能持續擴張。章吉林介紹,2006~2016年,有色金屬合金制造和壓延加工業固定資產累計投資超過22014億元,年均增幅26.97%,其中鋁加工投資占比基本保持在45%以上。大量的投資,造成產能的快速增長。目前我國鋁擠壓材產能占全球的76%;鑄錠熱軋生產能力占全球總生產能力的59%左右;雙輥式連續鑄軋帶坯生產能力約占全球的67.5%。
新上的投資很多都瞄準了高檔鋁板帶及大擠壓材產品,造成結構性產能過剩。其結果是產品同質化競爭,價格戰愈演愈烈,這種現象從中低端產品到高端產品普遍存在。近年來,一些原本屬于高附加值的產品,由于同質化競爭,加工費已經越來越低,例如CTP印刷板基,加工費已由當初的12000元/噸,降至3800元/噸;鋁合金罐料加工費已由當初的20000元/噸降至不到4000元/噸;高鐵車廂鋁合金型材的加工費已由當初的50000元~70000元/噸,降至10000元~15000元/噸。
貿易摩擦頻出出口恐難持續增長國內產能過剩、競爭激烈,一些企業將目光瞄準了國外市場,使得國內鋁材出口量逐年提升。
相關數據顯示,2006~2016年的11年間,中國累計出口鋁材2942萬噸,年均增幅12.65%,年出口量占產量的比重雖然在10%以內,但絕對量越來越大,2016年盡管出口量出現下降,但仍達408萬噸。2016年,主力出口品種中,鋁箔出口108萬噸,同比增長13.42%,板帶材出口164萬噸,同比下降12.35%,擠壓材出口118萬噸,同比下降1.57%。
隨著出口數量的增長,近年來,圍繞著電解鋁和相關加工制品的國際貿易爭端也逐漸增多。美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哥倫比亞等國家和組織都對中國鋁材進行過“雙反”調查。
2017年開年不久,中國鋁材出口再遭“雙反”。3月9日,美國鋁業協會貿易執法工作組及其成員向美國商務部提出申請,要求對自中國進口的鋁箔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章吉林表示,如果調查結果成立,將對產自中國的鋁箔產品課以134.33%的稅率,這恐怕要導致中國鋁箔企業失去美國市場。
中國鋁箔產業面臨的貿易摩擦并不止美國。3月10日,印度商工部發布鋁箔反傾銷調查終裁,建議對自中國進口的鋁箔征收反傾銷稅,征稅額為0.69美元~1.63美元/千克。
美國和印度是中國鋁箔最大的兩個出口國,如果這兩個國家出口受阻,對于中國鋁箔出口無疑將造成打擊。而業內人士也擔心貿易保護主義會在其他國際市場及其他品種上發生一些連鎖反應和影響。
南山鋁業研究院院長助理李俊鵬在會上表示,2013~2016年,鋁箔出口量產量比例均在30%以上,且占比持續增加,2016年達到了34%,目前,國際貿易環境整體趨于嚴峻,鋁箔產品的出口問題需引起關注,依靠出口來消耗國內三分之一的產量不可持續。
鋁消費潛力巨大鋁加工發展前景看好盡管外貿大環境不容樂觀,但國內鋁消費潛力依然巨大。章吉林表示,目前中國無論是年人均鋁消費量還是人均鋁存量和發達國家相比均存在很大差距,消費潛力巨大。從具體的消費領域看,鋁材在建筑、結構、汽車、包裝以及家具等領域的消費量與國外都有很大差距,發展潛力很大。
而擴大鋁應用工作成效也逐漸顯現。章吉林介紹,全國鋁合金油罐車占比已達8%;鋁合金建筑模板的產量呈現爆發式的增長。此外,鋁空氣電池商業化應用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未來應用前景不可限量,鋁空氣電池的商業化應用將推高中國乃至全球原鋁消費峰值。
此外,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鋁加工產業發展的營商環境將會得到很好的改善。在《中國制造2025》和《有色金屬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快開發高性能輕合金材料。鋁合金作為最重要的輕質、節能、可再生綠色環保材料,是航空、汽車、建筑、電子、包裝行業的首選。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的《關于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中,也明確提出進一步增加航空、汽車、建筑、電子、包裝等領域有色金屬材料消費量,著力發展乘用車鋁合金板、航空用鋁合金板、船用鋁合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