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再度被世界關注起來,印度的一家公司說自己研究出了一種新型電池,充電十二分鐘,就可以續航1200米。不僅如此,使用壽命還非常長,幾乎可以終身使用,根本就不會發生爆炸的現象,這下讓所有人都好奇,這究竟是什么樣的電池?是夸大其詞還是確有其事呢?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環境的好壞,聯合國的調查報告中顯示:世界城市中的空氣污染,六成來自汽車尾氣,并且其它國家也都表示認同,但是汽車既然被發明出來就證明它有它的不可替代性,有了汽車,人們的出行是非常方便的,尤其我國是汽車產銷量的世界上第一大國,傳統的燒油汽車對這些不可再生的石油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污染,導致我國迫切的需要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畢竟人們還需要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如果人們不間斷地使用不可再生資源,終將會有枯竭的一天,于是,新能源電汽車順勢而生,既解決了人們的出行問題,又保護了環境,一舉兩得。
據相關數據統計,到了2020年,單純的充電汽車和插電式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到了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的業績,不僅如此,國家還頒布了許多配套的補貼優惠政策,比如用電方面的費用、購買車輛的減稅政策、還有就是在很多地方建立了充電的基礎設施等,可以說是全方面的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經過多年的研究開發,我國已經實現了新能源汽車的一條龍生產規劃,從原材料的供應、整體車身的機器研發和整體的車身制造,形成了我們獨有的產業鏈。
既然說到了原材料,肯定就離不開電池了,我們常使用的電池是鋰電池,而新能源所使用的也是鋰電池,鋰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動力電池,因為它的重量儲能高,再有就是它的自放電率很低,相比較其它的電池可以忽略不計,高低溫都能夠很快適應
最最重要的就是非常環保,不論是生產、使用還是報廢處理,都不會含有鉛、汞等有毒有危害的金屬物質,因此,許多廠家都會選擇鋰電池來作為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
那么鋰電池沒有缺點嗎?
不,任何一種被生產出來的東西都是有利有弊的,而我們衡量的標準則是利大于弊就是可以用的,而鋰電池的危害就是它的安全性:自燃,任何廠家都不能保證自己成產出來的電池不會爆炸和起火。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過今年夏天的一則新聞,杭州玉皇山路,一起電瓶車火災燒傷了魏順利師傅和他7歲的女兒琪琪,而他們所騎的電動車還不是雜牌的,電池也是在那更換的,事后專家分析鋰電池爆炸威力不亞于小型手榴彈,就比如電動自行車突然發生這種情況,就有很大的概率是鋰電池造成的。
然而,鋰電池的自燃原因又是非常復雜的,根本就不知道到底是哪方面引起的。
第一就是生產的要求過高,成本太高,如果想要讓電池儲備很多電,跑得更遠,就要更換更大的電池。
第二就是充電的速度太慢了,在不使用快充的前提下,充滿電是需要五到六個小時的,但我們要知道,快充雖然快,但是在許多小城市根本就沒有快充車樁,更要命的是有許多電動汽車根本就不支持快充,這讓許多人都非常頭疼。
最后就是它的使用壽命了,如果保護得好的話,或許還能用個三四年,反之,它的使用壽命就僅僅只有一到兩年,這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開支,因此,這對于有些想要買電動汽車的人來說是一個攔路虎。
也正是人們的需求越來越高,鋰電池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他們迫切地需要一種經濟實惠的電池來更換鋰電池。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款鋁電池是印度一家名為Saturnose的公司研發的,這個消息沒出現之前,這個公司幾乎沒人知道,它是一家注冊于美國,但卻存在于印度的公司,并且是今年的四月份才成立的。
然而在福布斯的報道中,這些研究人員早在五年前就開始研究鋁電池了,并且資金方面都是由沙特贊助的,聽著是不是特牛,并且印度說,他們此次研究出來的鋁電池幾乎可以吊打市面上的所有電池,為的就是驚艷世界。
要知道,許多國家為了研究出能夠替代鋰電池的電池是非常努力的,印度在這個時候發出的聲明無疑就是一枚炸彈,炸的各國都泛起了心思,因為在電池這個領域, 印度一直都不曾有任何突出的成果。
那么這款被印度吹捧到天上的鋁電池究竟有何優點?
據介紹,這款鋁電池只需要充十二分鐘就可以把電池充滿,我們要知道的是,密度越高,它的續航能力就越強,官方介紹這款鋁電池的能量密度是能夠達到600Wh/kg左右,續航能力可以達到1200千米的路程,能量密度是鋰電池的三倍之多。
而更為吸引人的是,這款電池的使用壽命幾乎是終身的,它號稱可以進行兩萬次的充電和放電,如果這個數據是真實的,那么就算是一天充一次電,也能夠連續使用五十多年,這表明了什么?說明你的愛車都不知道報廢多少年了,這個電池還是好的,兩相對比之下,鋰電池的總共可以充電和放電2000多次,真的是小巫見大巫,壽命小的可憐啊。
除了上面顯而易見的優點之外,還有兩個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那就是安全性和性價比,是普通人能夠消費得起的嗎?
首先就是它的安全性,因為生產鋁電池的時候是不加鎳和鈷,所以更不容易發生爆炸,更加的安全。而它的成本其實也比鋰要低得多,因為鋁的儲量是非常豐富的,相比較的話,鋁可以占到8.3%,而鋰是稀有金屬,占比不到1%,所以鋰的價格也就比鋁的價格貴上一倍不止,因為用作電池的碳酸鋰的價格高達20萬每噸,但是用鋁的話僅僅需要兩萬元,因此也就導致這些電動汽車每換一次電池都要好幾萬甚至十幾萬的原因。
如果這么對比下去的話,真的是鋰電池要面臨被淘汰的結局了。當然這都是實驗室里的結論,據傳這家公司將要在2022年投入并生產這些電池,準備讓這個新型的鋁電池能夠成為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鋁電池,到了那個時候,鋁電池就能夠徹底代替現在市面上的鋰電池。
當然,想象都是美好的,現在的這些數據還都只是存在于實驗階段中,想要將它進行商業化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只有成功進行商用,才算是這項技術的成功研發,才是證明這個技術行不行的關鍵。
因為在以前有過很多這樣的例子,但是能夠真正商用的卻很少,比如石墨烯在此之前一直被研究學者們稱為“新材料之王”,是目前人類覺得韌性好、透光率高、重量還輕且導電性能最佳的一種新型的納米材料,但是到現在,它仍然沒能夠取代鋰電池,只是作為了鋰電池的輔助材料,幫助提升性能。
為什么呢?因為這種材料太貴了,性價比并不高,真正展現的效果并沒有實驗室里的那么好,也就是比較雞肋,就像是人們需要首飾來裝點自己,但是并不是非得需要昂貴的東西,只要適合自己就是好的。
其實我國對于電池的研究也一直沒有停止,就在今年的七月份,國內的寧德時代公司研究出了一款鈉電池,寧德董事長曾毓群曾說過,鈉離子電池在氣溫的高低性能上、快充以及環境的適應性等方面都擁有獨特的優勢,還會和鋰離子電池相互兼容并且互補,多元化的技術路線會是動力電池產業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
并且鈉的儲量也是非常豐富的,全球鈉資源的地殼豐度為2.65%,并且它的開采難度也相對較低,隨之而來的是價格也會比較低。
有相關數據分析,鋰離子電池負極集流體必須是銅箔,成本相對來說比較高,而鈉離子電池負極集流體是鋁箔,成本就更低。如果按照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集流體等成本評估的話,生產鈉離子電池的成本比鋰離子電池的成本能夠減少30%~40%。
并且他們在發布會上稱,第一代鈉離子的能力密度已經達到了160Wh/kg,是目前全球電池領域的最高水平,在常溫下充電十五分鐘,就可以充到80%,是具備快充的能力的,就算是在零下20度的環境里,還是可以保持90%以上放電保持率的,而在系統的集成效率這方面,是可以達到80%以上,據內部人士介紹,第一代鈉電池的循環次數可以達到3000次。
而且寧德時代預計在2023年形成一條完整的鈉電池的商業化產業鏈,推出一種鈉離子和鋰離子的混合共用電池,就是把鈉離子和鋰離子集中到一個電池之中,既可以彌補鈉離子在現有階段的能量密度短板,又可以發揮出它的高功率等特點。
到時候可以運用到更多的場景中去,并且第一代的鈉電池已經進行商業化合作了,也就是說印度的還只是在實驗階段,而我國的鈉電池已經投入到商業化運用中了。
至于這個“來勢洶洶”的鋁電池到底能不能行,我們就拭目以待吧,它的實際表現還是得看真正生產出來的效果是什么樣的,畢竟它的官網上并沒有放出太多的介紹,只有幾張圖片和很少的文字。
而且這個公司也并沒有申請該項技術的專利,讓人不得不懷疑會不會是他們故意放的煙霧彈,就是為了干擾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研究,如果真的能夠成功,那么這對于這項技術來說也算是一個大的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