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職場上都有一個誤區,認為老實人很難脫穎而出,更不用說坐上領導的位置了,其實哪有老實人和奸詐之分,只是在職場上,表現自己的方式不同罷了。
世界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不多,但能看清別人的人更多。就像每個人不通過鏡子是很難看到自己的全貌的,即使有鏡子也只是片面的,但在看別人的時候,情況卻恰恰相反。
如果說老實人是平靜的湖面,但扔進一塊小石頭或微風,肯定都會讓你產生漣漪,所謂老實人,只是在此刻沒有展現自己才華的過程,其實老實人的可塑性更強。
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善于交際,但那些不善于交際的人,很可能更善于思考。出現的老實人不一定真的老實,而那些看似奸詐的人,可能只是聰明人。
如果你堅持認為自己還是老實人,你想在職場中脫穎而出,最終走上領導崗位,那么你必須掌握一種心理,三種方法,也許你會少走很多彎路。
一個心理:避免同質化
與眾不同總是容易讓人關注,曾經有一個同事,是大家公認的老實人,但領導就是關注他,通過了解得到了領導的賞識,最終被提拔。
他這個老實人很簡單,當時公司沒有強制要求工作期間一定要穿工作服,而他只要在單位就一定要穿工作服,別人都是展現自己的個性,結果他成了最有特點的那個人,一次吃飯時領導開玩笑地問他,為什么總是穿工作服。
他的回答很簡單,工作也需要一種儀式感,穿上工作服很快就能進入工作狀態。人家都說生活需要儀式感,他卻說工作需要儀式感,結果被領導發現了。
其實很多老實人,為了讓別人看起來自己不那么平庸,總是隨波逐流,云淡風輕,生怕自己成為局外人,仿佛只有融入這個群體,才不會被排擠,才能更有效地保護自己。
其實,職場中的人都是以利益為導向的,你是老實人還是奸詐人,只要是損害了別人的利益,該來的情況都會來,絕不會因為 "同質化 "而減少。
就像很多人嫌錢少,嫌活多,大家都這么說,即使你這么想,也不要參與其中,因為如果你和大多數平庸的人做同樣的事情,自然也會淪為其中一員。
方法一:提供所需價值
無論你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你能輸出的價值決定了大部分事情。人是社會動物,你能為別人提供需要的價值,不管你是老實人,還是油鹽不進的人,都能贏得更多的利益。
現實點說,你手里連根骨頭都沒有,狗都懶得搭理你。不管你是主動輸出價值,還是被動輸出價值,只要你能提供別人需要的價值,自然能脫穎而出。
最怕的就是沒有價值,或者價值輸出吝嗇的人,要知道只有被別人需要,并且具有稀缺性,才有機會脫穎而出,否則,即使心機再深,也很難脫穎而出。
方法二:尋找內驅動力
在職場上,不管是晉升機會,還是業績,沒有人會把主動權掌握在你手里,老實人之所以被稱為老實人,大多抱著這樣的想法:只要你努力工作,老天總會給你最好的安排。
還有一類老實人認為,社會資源結構已經形成,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
其實,不管是哪種老實人,都表現為內驅力不夠,是被動等待的狀態。因為內驅力不夠,所以沒有做事情的動力,需要找那一塊石頭,或者一陣微風,讓平靜的湖水里面泛起漣漪的因素。
就像人們嘲笑那些溜須拍馬的人一樣,那是因為那些人拍不到,夠不著,如果領導給他這個機會,他就可能把別人認為的溜須拍馬,當成自己對領導的尊重態度。這樣就有了尋找、挖掘的內驅力,從而產生前進的力量。
方法三:堅持做好自己
老實人應該有老實人的意識,既然把自己定位為老實人,那就做老實人,不能既做老實人,又不愿意做老實人。
我始終認為,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能力就不簡單。就像每個人都會寫字,但不是每個人都是書法家。老實人也有自己的特點,要做自己想做的人,不要做大多數人希望你做的人。
道理大家都懂,但總是在做事的過程中,不以自己的意志去改變原來的自己。如果你能堅持做好自己,其實就已經避免了同質化。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理解我,那么我想平庸到什么程度?
人們常說,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有的人喜歡油嘴滑舌的人,有的人卻喜歡老實人。老實人最怕的就是跟風,不能堅持自己,看到別人獲得利益的方式,就效仿,最終沒有獲得利益,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老實人沒有那么多心機和狡猾,那就堅持做好自己。
寫在最后
在職場上,誠實的人也能脫穎而出,但有太多誠實的人一直被動地接受身邊的一切,要么是沒有找到自己的內在動力,要么是沒有向別人學習。其實,無論你是哪種類型的人,都可以被需要,并且能夠輸出足夠的價值,自然而然地從人群中脫穎而出。
另外,在職場和社會生活中,細節決定成敗,需要口才、眼光和格局策略。
有了好的口才,就能把自己想說的話用對方喜歡聽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就能維護雙方的感情,增加談判成功的概率。
有了眼界,就能發現事物的風向,找到破解的關鍵,事半功倍。
而格局和策略,讓你走正道,獲得別人的信任,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這些為人處世的智慧往往需要在實踐中獲得,然而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和大大小小的坑,一不小心落入別人的圈套可謂苦不堪言甚至難以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