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鋁價持續上漲給給產業鏈下游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對于鋁錠庫存積壓較少的零部件生產企業而言,無論是拿貨還是出貨都面臨不小壓力。面對每噸即將破兩萬元的鋁合金錠價格,壓鑄企業原料成本壓力再度加重。
多因素影響,鋁價持續上漲
近期,隨著限電、洪災、碳中和、碳達峰、原材料上漲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再生鋁的價格依舊持續回暖。進入八月,鋁價更是不斷抬升,以再生鋁為原材料的零部件壓鑄企業虧損亦逐步擴大,采用季均價結算的壓鑄廠采購現貨當期虧損將近1000元/噸。
縱觀整體產業行情,整個社會庫存從3月中旬已達到淡季累庫峰值,約在125萬噸左右。這處于多年來淡季累庫的較低水平,鋁錠逐步開啟去庫模式。進入旺季后,庫存將會逐漸進入回溫模式。而持續暴漲的鋁價,也必將帶動著整個國際市場遭受新一輪洗牌。作為全球最大的鋁供應國,中國對于鋁生產的政策將對全球產生一定的影響。
業內人士分析稱,鋁行業價格的影響,一方面是源于我國正著力實現碳中和目標。要在規劃日期前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要從現在開始采取有意義的措施,控制碳排放。另一方面“雙碳”目標措施的實施對鋁行業可以說沖擊嚴重,這些鋁企恰好是高度依賴燃煤發電的企業之一。因此,鋁生產擴張將逐漸放緩,產能逐漸下降,從而減少世界鋁供應的需求。
據國際鋁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月全球原鋁產量總計574.7萬噸,環比增長3.4%。1-7月全球原鋁產量累計為3928.4萬噸,同比增長4.62%。其中,7月中國原鋁產量為334.3萬噸,環比增長3.34%,同比增長7.11%。
作為鋁工業大國,中國調動鋁行業政策,減少了中國鋁產業的產出,這一舉動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給世界鋁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事實上隨著鋁產量的減少,推高的鋁價格,漲幅還在正常區間內,不會大范圍對世界鋁業正常運轉造成不良影響。另一方面受全球疫情影響,鋁價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恢復也有一定關系。
輕量化勢不可擋,鋁需求與日俱增
近幾年,隨著汽車輕量化進程逐步加快,國產車型汽車結構件、覆蓋件上的用鋁量開始增加。據初步統計,2019年,我國乘用車平均單車用鋁量為140公斤,與前些年相比逐年提高,其中,鋁鑄件占比約85%,鋁板帶、鋁箔、鋁擠壓材和鋁鍛件等加工材占比約15%,特別是一些新能源汽車在汽車輕量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少數電動汽車的白車身鋁化率達到了92%以上。
據此前世界金屬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1-5月全球鋁市場供應短缺65.50萬噸。2020年全年供應過剩117.4萬噸。2021年5月全球鋁市場消費量為605.65萬噸。2021年1-5月全球鋁需求量為2929萬噸,去年同期為2654.5萬噸,同比增加274.5萬噸。2021年5月全球鋁產量為579.87萬噸,同比增加5.5%。截至2021年5月底全球鋁市場庫存為-23.3萬噸。
面對各國對鋁等有色金屬原材料需求的增加,已逐步在世界市場中造成供不應求的現象。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鋁價格出現上漲純屬正常現象,各以鋁為原材料的零部件生產企業無需恐慌。
據渤海證券分析,目前中國乘用車平均用鋁量為130Kg/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預計到2025/2030年,中國單車用鋁量將分別超過250/350kg,未來國內汽車用鋁合金市場空間很大。經測算預計到2025年,全球與國內車用鋁合金市場規模分別為9300億元和3200億元,2020-25年復合增速達8.31%/9.66%,車用鋁合金市場空間廣闊。
截止發稿,8月25日保太ADC12再漲100元,實現三連漲“暴擊”達19600元/噸;長江A00也是再漲190元達20580元/噸。
未來鋁價走勢如何呢?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表示,下半年主要有色金屬價格總體呈高位回調的態勢。從中長期看,隨著碳排放等政策實施及供需基本面的改善,鋁價長期在低位運行的欠賬有望得到改觀。三四季度實現利潤可能比二季度有所回調,但全年實現利潤有望創歷史新高。